给无价的孩子定价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社会学 儿童 人类学 经济社会学 童年研究 美国 儿童史 维维安娜·泽利泽
发表于2024-11-21
给无价的孩子定价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
“情感上无价”的孩子正在成为今天中国家庭越来越难以负担的奢侈品……有关儿童的社会价值的共享意义的转变,以及在制度和实践中发生的变化,一直在得到持续的关注和讨论。
评分泽利泽最厉害的地方是于平淡中问出绝妙的问题。若干年前美国社会学会主席竞选,她和柯林斯很不凑巧地在同一年成为竞选对手,我那一票投给了柯林斯,但真的感觉手心手背都是肉。
评分从死到生,从有用到无用,从经济性的到情感性的,作者从保险、市场、法律等角度揭示了儿童价值定位的历史变迁,驳斥了纯粹经济学的视角,而给出了另一重文化的解释,以此论证货币经济并非单向地侵入情感、价值等非经济领域,后者也在影响着前者。问题角度独特,也很喜欢作者的论证方式,材料详实,思路清晰,虽然是历时性分析却有几处想到了迪尔凯姆,猜想这应该是一种经典的论证手法吧。美中不足的是感觉对理论建构作用不是很大,在文化变迁在经济领域的影响着墨较多(甚至有点啰嗦了想快进),但对于这种文化趋势本身的探讨反流于空泛,削弱了解释力。这种将儿童神圣化的观念是怎样出现的,和整体文化背景关系又如何,都不得而知。从这一点看,反而最后一章性别革命和平等主义家庭观的兴起促使儿童有再从无价到有价趋势的解释更加清晰合理。
评分个人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必读文献。儿童是作为“效用品”(经济价值)还是“情感品”(情感价值)。重点细读了19世纪的情感革命:儿童悼念仪式的流行和降低婴儿和儿童死亡率的行动。儿童情感化的增强是超越阶级的。新的神圣化的孩子占据了特殊而分离的世界,以情感和教育而不是以工作和利润为主导。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不是关于儿童保护的政策的演变,而是在关于儿童保护和儿童生活伦理的争论中,市民社会和中层组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与我国大张旗鼓的运动式的治理相比,美国社会总有一种强劲有力地自我推动力来促成其社会内部的更新。而在书中,这种更新的带头者往往又是市民社会在精神上的寄托——牧师,他们在关于童工和儿童安全的争论中发挥了巨大的领头作用。而美国的政治制度也为市民社会推进改革上提供了可资利用的渠道。作者向我们展示的这样一副儿童价值的变迁的图景不仅向我们补充了亨廷顿关于美国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的论述(《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第二章最后一部分),也同样在此告诉我们,中国在改革的路上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作者简介:
维维安娜·泽利泽(Viviana A. Zelizer),美国当代杰出的经济社会学家, 古根汉奖学金社会科学类得主,曾任美国经济社会学学会主席,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社会学,关注经济的文化与道德维度。她开创的“泽利泽视角”对该研究领域有着重要影响。代表作:《道德与市场:美国人寿保险的发展》、《给无价的孩子定价:变迁中的儿童社会价值》、《金钱的社会意义》、《亲密关系的购买》。
译者简介:
王水雄,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学系系主任,《社会学评论》杂志编辑部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博弈论、组织理论、经济社会学。
1985年美国社会学界最有权威性的赖特·米尔斯(C.Wright Mill)奖年度作品
===========================================================
二十年前,泽利泽的著作在社会学、历史学和经济学的交叉点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在美国,“泽利泽视角”(Zelizerian perspective)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社会学的复兴。泽利泽的著作深深地鼓舞了新一代学者,他们通过研究那些之前不被认为是“严肃的”经济现象,重新定义了经济社会学领域的界限。除了公司、网络和市场之外,研究重点转向家庭生产、日常货币交易、身体用品、护理工作和艺术等方面。
如今,泽利泽的影响力越出了美国。2005年在法国,她的作品由皮埃尔·布迪厄收入到Le Seuil系列中出版,受到人类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的欢迎。同样地,在阿根廷,2001年经济危机之后出现了一种研究日常货币交易的显著趋势。2010年,泽利泽的作品被翻译成西班牙语……总的来说,这些作品引发了对经济生活中的价值和评价问题的重新讨论,给大西洋两岸智识生活带来了持久影响。
——《思想生活》( La Vie des Idées)
===============================================================
本书关注的是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关于儿童的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过程,即经济上无用而情感上无价的孩子的出现过程。通过透视儿童问题的巧妙视角,作者细腻探讨了那个时期人们对儿童死亡的态度的改变、童工立法的斗争、儿童工作的分化过程、儿童保险的推行、儿童意外死亡的赔偿以及儿童的领养与买卖等。它们共同指向一个深刻的理论话题,这就是:孩子的社会文化属性,他们在道义上的“无价性”如何在市场机制的重重包围中穿越而出,形成一个非常规的市场,由非经济的标准来规则?从而最终指向一个更为深切的理论关怀:社会如何“大于”市场?
2017年的寒假,浙江某高校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跟父母一起算算账,从出生到大学一共花了多少钱。有些学生的账单显示,已经花了父母200万。这笔帐很扎心地反映了一个问题:现代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从衣食住行,到学校教育和补习班,对家庭几无经济贡献的孩子,俨...
评分大环境不好,人人开源节流。 有一师兄,擅写博客,粉丝如云,最近接到一则求教信,来者是一线城市的所谓“夹心层”:白领房奴,加薪无望,还贷无期,年岁日长,对于是否要孩子颇为踌躇,乃至夜不能寐。师兄虽是经济学出身,尤其素来看衰经济前景,但他的回复却是富于人情味:...
评分 评分2017年的寒假,浙江某高校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回家跟父母一起算算账,从出生到大学一共花了多少钱。有些学生的账单显示,已经花了父母200万。这笔帐很扎心地反映了一个问题:现代家庭抚养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从衣食住行,到学校教育和补习班,对家庭几无经济贡献的孩子,俨...
评分给无价的孩子定价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