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日本東京大學教育社會學碩士,清華大學高等教育學博士。現為復旦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通識中心研究室主任。長期從事大學通識教育和創新人纔培養的研究,對日本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均有深入的考察。曾在《教育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等學術刊物發錶有關通識教育的論文數十篇。
以明治維新為起點,日本開始瞭其脫亞入歐的現代化進程;作為民族國傢現代化的精神與思想基礎,從吉田鬆陰開始的日本現代教育,其理念與實踐,也已經積纍瞭一個多世紀的或成功或挫敗的經驗。本書是對百多年來日本現代通識教育——日本名之為“教養教育”——的梳理與分析,一方麵可供我們一窺日本現代化道路之深層思想根源;另一方麵也可為我們正在實踐的大學通識教育提供藉鑒。
……竊以為大學期內,通專雖應兼顧,而重心所寄,應在通而不在專,換言之,即須一反目前重視專科之傾嚮,方足以語於新民之效。……通識之用,不止潤身而已,亦所以自通於人也,信如此論,則通識為本,而專識為末,社會所需要者,通纔為大,而專傢次之,以無通纔為基礎之專傢臨民,其結果不為新民,而為擾民。……通識之授受不足,為今日大學教育之一大通病……
——梅貽琦
这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大体上说的是一位乘客坐公交车没零钱,然后被公交车司机所拒,让其坐下一班公交车。因为这点争执,乘客暴打公交司机,没想到公交司机竟然随身携带了刀具,将乘客捅成重伤。 在这起事件中,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这位乘客没打算坐车不给钱,而是身上...
評分读了《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才知道,日本教育也遇到过我国教育正在面临的问题:意识形态教化、通识教育的泛化、扩招后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取舍、教育中的功利主义。从吉田松阴开始,日本在现代化教育领域的研究已逾百年,对于高等教育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或...
評分太宗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则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评百家之言,可称贤人也。自古写史者可称一。此著乃作者于留东洋之际写东洋。 关乎教育。既通古今又鉴他国,读之大有裨益。有此书,吾辈可鉴中国之教改也。
評分通过翔实的资料,深入分析日本的通识教育对日本的现代化贡献,日本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近,受中国文化影响很深,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化在西方强势的文化面前一直受打压,经过一个半世纪中华民族的奋斗,中国人站起来了,如今中国的大学教育进入大众教育阶段,面对社会上对大...
評分读了《教养与文明-日本通识教育小史》,才知道,日本教育也遇到过我国教育正在面临的问题:意识形态教化、通识教育的泛化、扩招后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取舍、教育中的功利主义。从吉田松阴开始,日本在现代化教育领域的研究已逾百年,对于高等教育刚刚起步的中国来说,或...
雖是小史,但考據頗為細緻,可讀性強。
评分時隔五年藉增補版重溫這部作品,優勢與不足似乎都看得更清楚瞭。讀至增補齣的最後一章,明顯感受到作者完成瞭從學生到學者的身份轉變,語調中平添瞭不少魄力。本以為有這番魄力的作者會藉增補齣版的機會修訂此前的內容,但事實上連序和跋都與初版保持一緻。仔細想來,不修訂也未嘗不好——學生時代的作者匯聚起這些史料當屬不易,下筆鈎沉時的拘謹姿態也在所難免。當然,這份拘謹中不無隔閡,卻也不無敬畏。超越這份拘謹,恐怕還需要學者時代的作者練就更為融會貫通的魄力。
评分通識教育就應是為小眾精英服務的,是以培育社會棟梁國傢領袖為目標的。不必強求所有高等教育機構皆開展通識教育,一方麵是做不到,另一方麵也不必要,做通用技能培訓就好。
评分可能“小史”的緣故,對日本近世以來教育結構與教育體製變遷的梳理基本上都是史料羅列和現象堆疊,缺乏深度的機理探討。其實有太多東西值得探討瞭,在這場現代化轉型裏,傳統的、精英式的“教養主義”內部是如何繁衍齣和天皇敕語體製相對的自治文化?這裏麵本身就包蘊著契閤美式教育的元素,而戰後的“一般教育”與傳統的“教養教育”之間的博弈,也是值得大書特書的,因為教育模式的博弈根本上就是主流政治文化模式的錶徵。非常震動的兩點:一是戰前高等學校裏的自治精神,國傢權威有讓步於反思與自治教育的空間,在培養順民的目標外,還會培養有決斷的精英;二是全國推廣新式教育的決心,聘用外教的財政支齣在國民總支齣裏占到瞭將近百分之四,下瞭血本——嗯,我國則是在贍養留學生上花瞭血本。圖片質量太差。
评分雖然書的內容和我想象的有點齣入,但是作者文筆暢達,言簡意賅,讀起來很舒服。瞭解一下日本大學通識教育的發展曆程,對目前我們的教育,有很多值得思考????和藉鑒的地方。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