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研究會為學術研究團體,於1988年成立,目的在於推動各界對香港、華南地區及海外華人社會學術研究的興趣。舉辦多類型學術活動,並與國內外學術機構、團體、學者及有興趣之人士作學術交流。
本書收錄有關華南研究會的論文共16篇,內容涉及華南地區的文化、歷史、社會等方面的研究。
华南:一个地域、一个观念和一个联系(蔡志祥) 告别华南研究(科大卫) 廿载华南研究之旅(萧凤霞) 文化人类学与华南研究(廖迪生) 以上这几篇可以认真读读,后面从第44-186页以文章篇目为主。
评分华南:一个地域、一个观念和一个联系(蔡志祥) 告别华南研究(科大卫) 廿载华南研究之旅(萧凤霞) 文化人类学与华南研究(廖迪生) 以上这几篇可以认真读读,后面从第44-186页以文章篇目为主。
评分华南:一个地域、一个观念和一个联系(蔡志祥) 告别华南研究(科大卫) 廿载华南研究之旅(萧凤霞) 文化人类学与华南研究(廖迪生) 以上这几篇可以认真读读,后面从第44-186页以文章篇目为主。
评分华南:一个地域、一个观念和一个联系(蔡志祥) 告别华南研究(科大卫) 廿载华南研究之旅(萧凤霞) 文化人类学与华南研究(廖迪生) 以上这几篇可以认真读读,后面从第44-186页以文章篇目为主。
评分华南:一个地域、一个观念和一个联系(蔡志祥) 告别华南研究(科大卫) 廿载华南研究之旅(萧凤霞) 文化人类学与华南研究(廖迪生) 以上这几篇可以认真读读,后面从第44-186页以文章篇目为主。
这就算盖棺定论了吧~
评分这就算盖棺定论了吧~
评分重点阅读了科老师的《告别华南研究》。20世纪70年代后,科老师对原先占据主流的“控制论”日益不满,转而开始应用弗里德曼的宗族和施坚雅的市场概念来了解中国农民怎样去创造历史,而新界常见的打醮等宗教活动则成为了他观察地域社会的重要窗口。透过打醮,科老师发现,乡村社会的地缘关系是通过宗教活动和拜祭礼仪所构建起来。打醮所表达的关系是维系于神衹祭祀上的地缘认同,与宗族活动有着很大区别。通过宗教和宗族两方面的礼仪,国家传统可以转变成乡土的传统,而两者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则来自于超地域的官僚制度。即便不同姓的人也可以通过宗教活动组合起来共同控产,而合同则包含在建庙拜祭活动之内。既然地缘关系而非同宗是先决条件,那么宗族制度及其附属的社会结构必然有其与地缘和认同有关的发展史,并与地方纳入国家制度的过程有着直接联系
评分只有开头几篇读着不错
评分蔡志祥、科大卫和萧凤霞三篇文章可谓是经典,说清楚了各自的思想资源和对话学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