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精,1946年生,英國倫敦大學圖書館係哲學博士,颱灣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以基督教傳教士為主的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
專著有《鑄以代刻:十九世紀中文印刷變局》《林則徐看見的世界:<澳門新聞紙>的原文與譯文》《基督教與新加坡華人1819-1846》《上帝的人馬:十九世紀在華傳教士的作為》《中國,開門!——馬禮遜及相關人物研究》《馬禮遜與中文印刷齣版》《清季同文館及其師生》《近代藏書三十傢》等。
近代以來,現代化大工業生産浪潮席捲全球,齣版印刷業也無可避免地被捲入其中。十九世紀初,隨著中國國門漸次被打開,綿延兩韆年的中國文化傳統,包括中國的雕版印書業,不得不麵對並經受全球現代化大勢的挑戰,開啓嚮近代文化的轉型。
本書主要探討瞭十九世紀從1807年至1873年的六 十餘年間,各教會基督教傳教士通過創立與經營西式中文印刷所,引介西式金屬鑄字印刷中文圖書的過程,也即是一幅十九世紀西式印刷逐步登陸中國並漸次展開,直至發展成熟後被廣泛采用的完整而清晰的全景圖。這是一部研究近代中國西式齣版印刷從落地到成熟過程的精細之作,更是一部研究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及瞭解近代中國文化從傳統嚮現代轉型的力作。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4.5星,對大量英文傳教檔案史料的爬梳運用和條分縷析堪稱曆史研究的典範,但稍嫌不足的是對非傳教作品及中文材料的相對忽視。作者探討瞭十九世紀基督教傳教士逐漸以西式活字取代木刻印刷中文的過程,及其創立與經營西式中文印刷所的活動,展示瞭中西印刷技術文化交流層麵的種種曆史細節。但對我而言,本書更大的亮點在於再現瞭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曆史人物形象:因翻譯水平低劣而屢遭嘲諷的湯姆斯、煩惱於加薪問題的偉烈亞力、狡猾世故的華人工匠…同樣值得玩味的是,傳教士一方麵藉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廣傳福音、榮耀上帝而四處奔走、不遺餘力,另一方麵又時刻受製於來自教會內部和世俗社會的雙重管理體製,宗教與政治、科學、社會的糾纏於此可見一斑。全書最精彩的地方是有關麥都思的部分,尤其對他在巴達維亞傳教以及當地華人反應的描述極具畫麵。
评分終於買到瞭。
评分4.5星,對大量英文傳教檔案史料的爬梳運用和條分縷析堪稱曆史研究的典範,但稍嫌不足的是對非傳教作品及中文材料的相對忽視。作者探討瞭十九世紀基督教傳教士逐漸以西式活字取代木刻印刷中文的過程,及其創立與經營西式中文印刷所的活動,展示瞭中西印刷技術文化交流層麵的種種曆史細節。但對我而言,本書更大的亮點在於再現瞭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曆史人物形象:因翻譯水平低劣而屢遭嘲諷的湯姆斯、煩惱於加薪問題的偉烈亞力、狡猾世故的華人工匠…同樣值得玩味的是,傳教士一方麵藉著最先進的科學技術,為廣傳福音、榮耀上帝而四處奔走、不遺餘力,另一方麵又時刻受製於來自教會內部和世俗社會的雙重管理體製,宗教與政治、科學、社會的糾纏於此可見一斑。全書最精彩的地方是有關麥都思的部分,尤其對他在巴達維亞傳教以及當地華人反應的描述極具畫麵。
评分金屬活字印刷代替木版,是知識史一變。談此話題,若不僅是中西交流,還能兼及傳統文獻學,具備版本、校勘知識,觸及問題會更復雜。木版階段,字體大小、陰陽、行款提格,是錶達內容的重要方式。鉛字之後,版式趨於簡單,陰陽字極少見,行款錯落也少,經部經傳注疏、史部標目子目區分越來越不直觀。其後撰寫方式也隨之漸變。鑄以代刻的後續影響深及近代學術形式。P523大小字樣本廣告最具提示意義。
评分印刷史的名目下其實是基督教來華史,其中聖經翻譯的部分最是有趣。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