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令日本骄傲的一亿中流阶层,越来越多跌入下流
遇到这样的社会趋向性挑战,是主动抗争还是被动接受?
知名社会观察家三浦展
完整剖析日本社会各阶层价值观、消费模式和思维差异
--------
▲ 日本书界销量逼近100万册的话题之王!
--------
本书所说的“下流阶层”并不是挣扎在温饱线上的下层弱势人群,而是基本相当于“中流阶层中的下层”;而“上流”这个词指“中流阶层中的上层”。
“下流社会”这个术语一经在日本出现,立即引爆讨论。
1.社会“向下流动”的趋势正在世界悄然成形,团块次代这些年龄位于三十岁前半段的年轻人中,阶级意识有向下流动的趋势。2.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意愿、学习意愿、消费意愿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社会下沉的拉力愈来愈大。3.作者反对阶级固化,希望通过“机会的全盘平等”来防止社会阶层向下流动。
--------
现在的社会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上下流分层的趋势,十年前写出来的可能性已变成现实浮出水面。——三浦展
三浦展
日本著名社会观察家、社会消费现象研究者、阶层团块研究者。
著有《快速风土化的日本》《“便装女”的时代》《家族和幸福的战后史》等多部作品。
1958年生于日本新潟。一桥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1999年辞职创办了Culture Studies研究所,专事消费文化课题的研究。
三浦展创造出的“下流社会”一词,因本书在日本畅销逼近100万册,引发强烈的社会关注,成为专门词条。
“你属于下流阶层吗?”日本文化研究所的三浦展就这样抛出一个惊动日本全国的概念,如今,他的问题来到了中国。 什么是三浦展笔下所描述的“下流”?当然不是我们中文词汇的习惯思维——指向道德品质,他所认为的也不仅仅是收入的低下,其人际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
评分下流社会的男性最热衷于上网(注意是一整天),达95.8%。 同时下流社会的男性无法从自我主张的路中走出,他们自我感觉良好,他们对社会不满。 第三点是,来自下流社会的人,只要就职成功就算跨入胜组。一旦就职成功,其安全感和满足感也更强。 三浦展《下流社会》中提到的这三...
评分P2 年轻一代源源不断加入“下流社会”,其最大的特征并不仅仅是低收入,更在于沟通能力、生活能力、工作热情、学习态度、消费欲等的全面下降,也可以说是“对全盘人生热情低下”。 P1 “下流指数”的12个特征 (1) 年收入不足自己年龄的10倍(日本的标准,在中国可以认为年收...
评分相比《低欲望社会》而言,这本书更加枯燥一些,因为它就是一份社会调查报告,没有社会调查知识基础的读者可能会被书中罗列的大大小小的图表所打消掉了阅读的兴趣。作者用这样一份研究报告来说明一个问题,即日本社会中的中产阶层正在发生着分化,少数人能跻身上流,但有一批中间偏下的阶层被作者定义为“下流阶层”。这群人已经失去了向上进阶的动力,在安于现状的过程中逐渐滑向底层社会,他们没有稳定的工作,缺乏多元的社交环境,没有名校出身的背景,因此人生的“选择权”被大大地框定在一个非常有限的范围之中。作者非常详细地描述了这个界限内外的区别,但是没有给出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所以我觉得这本书和《低欲望社会》放在一起读会更完整一些吧。
评分强调低欲望而不是单纯的低收入,“下流”更多是意识上的,有一段采访对团块世代,新生,团块词代的调研数据让我觉得很像国内以前的“你幸福吗”的采访。全文主要是分析现象。有许多值得警醒的地方,例如沉迷舒适区无法意识到围墙和墙外的世界;消费中毒;没有能力的空想做梦;过度沉迷自我主张。“居住地固定化,接触的人也固定化,加之团块次代中越是下流阶层的人群越是依赖手机和互联网等助长自闭的“现代玩具”,这与其说是麦克卢汉所提倡的地球村时代,还不如说是退回到了以往的村子里。”不能忽视健康饮食,有贡献社会的意识。 对于女性单独列出来的分析很有意思。
评分写于2005年的书,关于1970年代出生的日本人,竟然如此像今日中国城市的85后90后。日本果然是东亚社会先驱,里面有太多描述都可以作为今日中国年轻人的借鉴了。
评分可怕的是目前社会经济在退步并且没有回暖的趋势,大多数的人再无机会单凭努力就可以提升所处阶级。人们失去了向上的通道、信仰乃至努力行为本身。人们在不可得的境遇下在小确幸与断舍离里寻找着生活的乐趣与意义。看似普通又稳定的家庭生活,无暴力,不背叛,彼此扶持,无大意外,其实是最难达成的幸福。跨越阶级需要几代人持续无误的努力,摔下来却只要一瞬。当我们谈论现实时无法避而不谈利益,婚育不一定与爱情挂钩,但必定与经济挂钩。那些享受良好教育,获得优秀工作的人,往往早早就与同阶级结了婚,过着样板似的现充生活;那些处在下风的人已经无力幻想婚育,只能投身亚文化的兴趣方面标榜自己的独特以此确认自己存在的价值。
评分翻完书,想再刷日剧龙樱给自己打打鸡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