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霍弗(EricHoffer, 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与庞勒的《乌合之众》相比,霍弗的《狂热分子》似乎更为小众。也许是因为作者传奇的经历,抑或是描述大众的人本身就需要站到一个出离的位置才能写出这样冷静或说是冷酷的书,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古龙笔下的刀,一闪间砍那一下,不用拔也不用收。作者的观点归纳起来十分简单:...
评分1、因为所有群众运动都是从同一类人中间吸收信徒,且吸引到的都是同一类型的心灵,所以,(一)所有群众运动是相互竞争的,一个群众运动增加多少追随者,就会让其他群众运动减少多少追随者;(二)所有群众运动都具有相互取代性。p35 (不是很恰当地想起一些以前的同学。当初...
评分“不做奴隶了,我们做什么?”——美国内战结束之后,想象中理应欢呼雀跃的大批南部黑人迅速陷入了大规模的自我怀疑迷茫中。战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自由人们面对新的不平等和压迫,并没有表现出强烈的斗争意识,相反,主张向白人妥协的布克•T•华盛顿,成为了那个时代...
评分最近以来,我渐渐对一个人类物种,或者说是人类特性有了较多的认识,那就是那些不想解决自身问题,改进自身缺陷的人总是喜欢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罪于外界,从小事上的指责他人,一直到憎恨自己的家族,组织,乃至整个世界。 重点是,他们无法承受自己犯了错误,自己不够完美的现实...
评分最近又开始读第二遍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有一些记录和反思,与大家分享。觉得在这个时代好好读一下这本书,以及多读点历史书,会是一件很好的事。 —————————————————————— 1、 嚼碎了食物口对口喂牙口很好的孩子,无时不刻都盯着孩子,中国...
“对群众运动而言通过举办游行、检阅、仪式和典礼之类的活动......可以引起每一个心灵的共鸣......最冷静的人也会因为看到壮观的群众场面而动容。” 值得好好学习,精读一下
评分kindle阅读第一本,感觉还不错。这本书牛逼的地方在于,霍弗指出了自由并非对于每个人都是憧憬和福祉,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是不堪的重负,他们害怕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人生,于是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场“伟大事业”或是某个“伟大领袖”
评分kindle阅读第一本,感觉还不错。这本书牛逼的地方在于,霍弗指出了自由并非对于每个人都是憧憬和福祉,事实上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可能是不堪的重负,他们害怕去选择和决定自己的人生,于是便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一场“伟大事业”或是某个“伟大领袖”
评分“对群众运动而言通过举办游行、检阅、仪式和典礼之类的活动......可以引起每一个心灵的共鸣......最冷静的人也会因为看到壮观的群众场面而动容。” 值得好好学习,精读一下
评分恐怖的不是狂热分子,而是煽动鼓动他们的人或势力。【在我们的小我看来,天上地下没有一样东西是值得为之效死的。只有当我们自视为舞台上的演员,死亡才会失去其恐怖性和终极性,而成为一种模拟行为和戏剧姿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