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热分子

狂热分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埃里克·霍弗(EricHoffer, 1902-1983)的一生十分传奇,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早逝,靠自学成就学问。长年从事码头搬运工作,1964年成为加州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后,仍未离开码头,其许多观念都是在码头工作中形成,因此他也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1982年获里根总统颁赠总统自由奖章,生平著作超过10部,包括《激情心灵状态》、《变迁的磨难》、《我们时代的脾性》等,曾多次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狂热分子》是他第一部和最著名的作品。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埃里克·霍弗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07
译者:梁永安
出版时间:2011-6
价格:34.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63374625
丛书系列:理想国 人文精选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社会心理学 
  • 群体心理学 
  • 心理学 
  • 狂热分子 
  • 政治学 
  • 社会 
  • 政治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这本书主要探讨群众运动的一些共有特征,重点是陷入狂热的乌合之众的人格。长期与下层民众打交道的生活经历使作者发现,积极投身群众运动的往往是一些失意者。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已无可救药地失败,渴望逃离自我寻求重生,将生命托付给某项神圣伟业让他们感觉不错,整齐划一的集体生活令个人的责任、恐惧、无能得以掩埋。运动的领导者则刻意培养参与者的罪恶感,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

自1951年出版后,《狂热分子》即被视为社会科学领域的经典之作,短期内行销50万册以上,被译成10余种语言,是多所大学政治系的必读书。书中俯拾皆是充满智慧的思想火花与一针见血的比喻,风格酷似法国思想家蒙田与帕斯卡尔的随笔。至今,其佳言警句仍不断被引用、辑录。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最近以来,我渐渐对一个人类物种,或者说是人类特性有了较多的认识,那就是那些不想解决自身问题,改进自身缺陷的人总是喜欢把所有的问题都归罪于外界,从小事上的指责他人,一直到憎恨自己的家族,组织,乃至整个世界。 重点是,他们无法承受自己犯了错误,自己不够完美的现实...  

评分

文丨左页 内容丨《狂热分子》第四次分享,延展解读 1 法国大革命,巴士底狱被攻破,监狱长被一群暴民围攻。他们对他拳打脚踢,有人说要吊死他 ,有人说要砍下他的脑袋,还有人建议把他栓在马尾巴上。 监狱长势单力孤,就在他反抗之时,偶尔踢到其中一个人。然后有人...  

评分

最近又开始读第二遍埃里克-霍弗的《狂热分子》,有一些记录和反思,与大家分享。觉得在这个时代好好读一下这本书,以及多读点历史书,会是一件很好的事。 —————————————————————— 1、 嚼碎了食物口对口喂牙口很好的孩子,无时不刻都盯着孩子,中国...  

评分

1 文革刚刚开始,有一天郑念从街上走过,看到一个年轻女子跌倒在地,一群红卫兵围住了她。这群人中,有一个在脱她的鞋子,一个在剪她的裤管。挣扎了一阵,后来他们干脆把她的裤子脱掉了,围观的人都笑了起来。她还在挣扎,一个红卫兵掴她的脸。她木木地坐在泥地上,脸埋在双手...  

评分

《狂热分子》一书作者埃里克•霍弗有着传奇的一生:7岁失明,15岁复明,父母双双早亡,过了近十年流浪零工的生活。通过自学成为伯克利大学高级研究员之后他仍未离开码头,被称为“码头工人哲学家”。 霍弗深感自己生活的世界空前嘈杂,他在此书中摒弃一切言不尽意的浮躁,深...  

用户评价

评分

暨大图书馆挺逗,这本儿书旁边摆的大概是《意大利共产党史》《法兰西工人运动纪要》《工人与工会》等等之类的书........

评分

这个书放到今天在学术上大概是成疑的,有结论无论证,或者论证得很不充分。不过,大智或大谬都出自这类书,因为作者往往对真理或谬误(某种程度上,谬误乃真理的扭曲反映)有一种直觉的把握。 大概是写于上世纪50年代初吧,作者所选取的例子除纳粹和苏联外,第三多的要算中国了。而且,作者还专爱拿老蒋和某党说事:“蒋介石的一大败笔就是八年抗战结束后,未能及时找到一个代替日本人的新魔鬼。这位雄心勃勃却头脑简单的将军大概是太自负了,以致未能了解,会让中国群众团结起来的因素并不是他,而是‘魔鬼’日本所激起的民族激情”。某党显然深谙此道:如今的“魔鬼”可不止一个,而是围绕了中国足足老大一圈。

评分

很容易想见此书呼声会比勒庞的《乌合之众》更高。因为勒庞刻意地以科学的笔法和逻辑的推理来论述“乌合之众”,结果不仅暴露出大量的主观臆断和附会,还使得行文累赘冗余。而本书作者早已预见了后人的指责,故而放弃“科学”的论述,通篇都是随笔式的记录和格言警句式的劝喻,因此反倒更引人入胜,让读者情不自禁与之共鸣——并忘记去剖析其中的似是而非。

评分

这本书是埃里克·霍弗对群众运动的思考。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卷入群众运动?为什么群众运动总是会呈现出暴力倾向?是谁热衷于加入群众运动?埃里克·霍弗比庞勒在《乌合之众》思考的更深入,读这本书,看让自己有一个更大的视角,了解权力运作的方式,提醒自己不要傻哈哈的成了炮灰。

评分

我理想中的狂热,不是书中描述的这一种。书中提及的群众运动的狂热,实际上是个人主义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在大爱与无私背后支撑的是小我情绪。书中未提及的,但我认为恰恰已在从反面论述的是一个灵魂如何先独善其身,获得自我的圆满,不至于在盲目中去外部进行破坏,以达到自我投机的目的。但如果从史上社会革命议题上说,我也许太过理想主义。事实是残酷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