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约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1920—1969),青年时期就读于哈佛大学,二战时应征入伍,战后回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1951年,经费正清推荐,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1969年不幸溺水身亡。列文森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中国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美国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他视野广阔、才华横溢,被同仁誉为“莫扎特式的历史学家”。以他名字命名的“列文森中国研究最佳著作奖”,是美国中国学领域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代表作为《梁启超与中国近代思想》(1953)、《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1965)、《革命与世界主义》(1971)。

出版者:ACLS Humanities E-Book
作者:Joseph R. Levenson
出品人:
页数:638
译者:
出版时间:2008-8-1
价格:USD 64.00
装帧:Paperback
isbn号码:978159740592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海外中国研究 
  • Joseph_R.Levenson 
  • 中国 
  • 历史 
  • 儒家 
  • 文化史 
  • 中国历史 
  • 思想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听一位研究传统书画笔墨的前辈在介绍历代笔墨演变的展览时,在非正襟危坐,轻松的气氛下,冷不丁听到“所有能传承下来的都是局限性,创新创造没有办法传承”,很受启发。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宋画很好学,有程式,先钩后画。而元四家的倪瓒很难学,笔墨间的勾点,充满了灵动,属...  

评分

美国著名汉学家约瑟夫•R. 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自2000年中译本问世后,受到中文读者的热烈欢迎,第一次印刷五千本,不久即销售一空;第二次又加印了五千本,也很快售完。现在书店里很难买到此书了。不少读者尤其是近几年进入大学攻读中国近现代史的研究...  

评分

《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是美国历史学家列文森的经典著作,问世以来影响力持续不衰,它提出的思想命题以及对中国现代转型所做的极具洞见的解释,启发了一代又一代学者。该书中译本(以下简称“郑译本”)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出版,2009年广西师大出版社再版,据译者郑...

评分

中国知识分子的焦虑不安,常常来源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深层断裂。这一点,在重读列文森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时,反而代替了对其结论的认可或批判,最先进入我的视野。对于担负道义责任的知识分子而言,无论采用什么样的学说,他们需要做的,无非是将个人道德与国家命...  

评分

每年的五月四日那一天都会冒出很多人出来写纪念文章。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纪念或者批判本来随时都可以。但是颇为吊诡的是,平时没少见人纪念或批判五四,一到了每年的五月四日,无论网络还是媒体铺天盖地冒出很多文章。纪念五四也未尝不可,但这些纪念音调大同小异,先...  

用户评价

评分

brilliant!love it!

评分

来英文版这里给列文森一个应得的评分(摊手

评分

brilliant!love it!

评分

大概是囿于学科成见,相比于“连续性”的判断,对列文森所言的“断裂性”更有直觉上的亲和感:今日中国法律何止千万,法律移植也好、社会主义法治也罢,儒教中国几乎完全缺场。告别儒教中国与儒教(而非儒家)的博物馆化,在本书一大把天才般的洞见中,大约是最深刻且最痛彻的那一个。但是,对“博物馆化”的滥用也应警惕:权力对某种思想的工具性使用,并不意味着将其送入了博物馆,使之丧失了现实的影响力、而仅具有“历史的重要性”。如列文森所言,欲彻底完成某种普遍性理论的博物馆化,必须以该理论无法回应的压倒性现实为前提,并且在思想库中已有其他的普遍性理论作为替代方案。由此观之,中国固然(大概)告别了儒教,但若言及其他,尚还为时太早。

评分

a piece of ar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