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海外中國研究 Joseph_R.Levenson 中國 曆史 儒傢 文化史 中國曆史 思想史
發表於2025-02-23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vol.1
評分文采斐然。即使衝擊迴應範式是過時的,列文森論證的並非不閤理(且極優雅)。列文森第一捲的論證點在於“三韆年未有之大變局“時晚清民國學人的儒學取嚮和論證及後的轉嚮是否有緊密的聯係。列文森認為是有的,但列文森的“悲觀”結論是儒學是無法推齣一套契閤現代國傢或者說是現代資本主義國傢的政治結構(以及社會土壤)。簡單來說儒學是不具備也不可改進至(歐陸)現代性;因此現代中國有國傢無天下,天下已亡,國傢振興。
評分Language and vocabulary. Traditional and traditionalistic.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mateur and professional. Monarchy and bureaucracy. Confucianism and communism. 大師。
評分大概是囿於學科成見,相比於“連續性”的判斷,對列文森所言的“斷裂性”更有直覺上的親和感:今日中國法律何止韆萬,法律移植也好、社會主義法治也罷,儒教中國幾乎完全缺場。告彆儒教中國與儒教(而非儒傢)的博物館化,在本書一大把天纔般的洞見中,大約是最深刻且最痛徹的那一個。但是,對“博物館化”的濫用也應警惕:權力對某種思想的工具性使用,並不意味著將其送入瞭博物館,使之喪失瞭現實的影響力、而僅具有“曆史的重要性”。如列文森所言,欲徹底完成某種普遍性理論的博物館化,必須以該理論無法迴應的壓倒性現實為前提,並且在思想庫中已有其他的普遍性理論作為替代方案。由此觀之,中國固然(大概)告彆瞭儒教,但若言及其他,尚還為時太早。
評分一、三極重要。尤其是一。第一捲中文人畫之例常為忽略,實則極需細看,方能領略全書。又,列文森traditional和traditionalistic之區分與其猶太人背景恐有關。感同身受,故發語尤為痛切。
約瑟夫•列文森(Joseph R. Levenson,1920—1969),青年時期就讀於哈佛大學,二戰時應徵入伍,戰後迴到哈佛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51年,經費正清推薦,赴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任教。1969年不幸溺水身亡。列文森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國中國學研究領域的代錶人物,美國中國近代思想史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他視野廣闊、纔華橫溢,被同仁譽為“莫紮特式的曆史學傢”。以他名字命名的“列文森中國研究最佳著作奬”,是美國中國學領域最重要的奬項之一。代錶作為《梁啓超與中國近代思想》(1953)、《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1965)、《革命與世界主義》(1971)。
道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 按:高中时候的文章,今天又从故纸堆里给翻了出来,算是黑历史。重新回顾这篇文章,不想展开谈但还是想补充两点:一、中国接受共产主义,表面上看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与属于中国传统的儒家相契合,但更深一层来讲还是源自整个人类本...
評分编者按:列文森是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他的《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一书,堪称天才般的杰作;其他著述,也受到海内外学界的高度重视。那么,列文森究竟和当时美国其他汉学家有什么不同,他独特的视角与姿态是什么,他为什么对社会主义中国那么感兴趣,季剑青在这篇文...
評分书看过一个多月了,一直想写一点东西,向这位我们近代史领域少有的天才致敬。 首先声明,把confucian翻成儒教实在是很扯,深切鄙视。 第一及第三部分,对中国近代儒学地位的演变、共产主义与传统的关系的分析精彩之极,只要和费正清在《中国大革命》中的类似分析比较一下,就可...
評分每年的五月四日那一天都会冒出很多人出来写纪念文章。五四运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纪念或者批判本来随时都可以。但是颇为吊诡的是,平时没少见人纪念或批判五四,一到了每年的五月四日,无论网络还是媒体铺天盖地冒出很多文章。纪念五四也未尝不可,但这些纪念音调大同小异,先...
評分听一位研究传统书画笔墨的前辈在介绍历代笔墨演变的展览时,在非正襟危坐,轻松的气氛下,冷不丁听到“所有能传承下来的都是局限性,创新创造没有办法传承”,很受启发。仔细想想的确如此。宋画很好学,有程式,先钩后画。而元四家的倪瓒很难学,笔墨间的勾点,充满了灵动,属...
Confucian China and Its Modern Fate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