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弗洛姆,世界闻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人性是善是恶,这个亘古的辩题令无数古今中外的哲学家舌战经年。精神分析学派奠基人弗洛伊德也曾试图用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善恶本源,惜囿于其哲学前提,未能将碎片化的概念系统架构。本书作者弗洛姆重拾弗洛伊德的部分理论,结合当时西方政治背景及群众的精神处境,联系人性善恶...
评分一 善与恶并不是预先存在于人性中的实体,而是人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所做出选择带来的后果。当我们选择前进的路,那就是选择善;而如果选择后退的路,那就是选择了恶。 二 恶 弗洛姆认为,这种有利于生命的暴力行为并不是恶,而是可以称为良性的暴力。比如说娱乐型暴力,也就是...
评分弗洛姆作为法兰克福学派重要的一员,将心理学与社会学联系起来,用以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社会病态。他所研究的课题,都是社会伦常中的对个人发展影响极大的因素,比如善恶、生死、自由等等。回望历史,领袖人格往往与历史走向息息相关,“乌合之众”受到什么样的蛊惑,带来怎样...
评分 评分一个人的善恶天性会影响他自由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能力吗? 这也能成为一个问题吗?按大众约定俗成的、对于“善恶”和“自由”的定义来说,这二者之间怎么会有关系呢?一个人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他都有能力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但弗洛姆用了一整本书:《人心:善恶天性》来...
知人知面不知心,看多少书也没用的。
评分亲爱的艾瑞克~末日图景是乌压压一片恋尸癖自恋狂时歇斯底里时冷酷漠然的脸他们正坚定走向您预言的方向我混迹其中藏匿内心尚存一丝光明在您明媚的散发着老派芬芳的尸体旁献一支因窝藏而残破的玫瑰并撕下一页破旧的斯宾诺莎点燃以看清您被您终生反抗的死亡浸透的祥和肃静的脸
评分「多数人对自己的生活感到失望的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握好他们仍能按理性去自由行动的时刻,而当他们认识到这种选择,想要作出决定的时候又为时太晚了。」
评分心理学中的恋死、自恋和恋母。
评分想到黑塞写,没有人能回到无辜中去 王朔写,人是打开的,四面受风。我如果再拒绝改变下去,也是极危险的。我总算明白为什么我一被批评或者被凶就要哭的原因了。弗洛姆的理论确实解释了一些以前想不通的问题。————读完更迷茫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