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瑟夫·布罗茨基(Joseph Brodsky,1940—1996)
著名俄裔美籍诗人,他对生活具有敏锐的观察和感受力,思想开阔而坦荡,感情真挚而温和。他的诗充满了俄罗斯风味,特别是在流亡国外之后,怀乡更成为他的重要诗歌主题之一。在艺术上,他始终“贴近两位前辈诗人,阿赫玛托娃和奥登”,追求形式上的创新和音韵的和谐。1987年,在他47岁时,以其“出神入化”“韵律优美”,“如交响乐一般丰富”的诗篇,由于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以及“为艺术英勇献身的精神”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成为这项世界性文学大奖继加缪之后又一位年轻的获奖者。布罗茨基已经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
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布罗茨基诗歌全集
世界范围内继英语和俄语后的第三个语种版本
-
◎ 编辑推荐
作者布罗茨基是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主,已经被公认为是世界范围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国内无论普通读者还是学术界都对他非常关注。本次出版将华语世界第一次也是最大规 模地全面翻译出版布罗茨基的诗作全集,也是世界范围内除了英语和俄语外的第三个语种的译本。
采用公认最权威的俄语版BIBLIOTEKA POETA 作为翻译底本,作者本人也参与了这一版本的编纂和修订。这一底本的编纂者洛谢夫是作者生前的好友也是世界范围内最优秀的布罗茨基专家之一。从内容上不但译出布罗茨基一生创作的所有诗作,而且将最为详尽、最具研究性和学术性的背景材料、评价与注释也一并译出。
本次发行的《布罗茨基诗歌全集 第一卷(上)》中,有一篇长达7万多字的由洛谢夫为布罗茨基所做的文学传记,对布罗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学创作、思想变化都介绍得非常详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
◎ 内容简介
本套书收录了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布罗茨基用俄语写作以及由他本人或在他本人的帮助下由英语译为俄语的全部诗篇,囊括了诗人一生中最重要、最著名的诗歌作品。本次出版这套书的第一卷的上册,主要内容为《佩尔修斯之盾——约瑟夫•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及诗集《在旷野扎营》中的大部分诗歌。布罗茨基的文学传记,是洛谢夫结合自己与布罗茨基的交往和对他的研究所做,对布罗茨基的人物生平、文学创作、思想变化都介绍得非常详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在旷野扎营》是布罗茨基出版的第一部诗集,内容均为他的早期作品,本卷中收录了七十首短诗和叙事诗《伊撒和亚伯拉罕》。对于布罗茨基来说,这些作品在其诗歌的道路上则标志着其风格的形成和确立:结构手法、词语的形象体系(象征性词汇)、独创性的诗律。
首先请允许我在开端再次真诚的给译者娄自良先生道歉,为自己在刚一翻开书本尚未完全了解内情的情况下就出语轻蔑译者而深感愧疚,我为自己的浅薄无知浮躁轻狂以及偏见而抱歉。 因个人习惯先阅读了诗歌部分,后翻阅了传记,最后才读了最前面的译者前言,娄先生的前言算是较为凝练...
评分刚看完前面的《佩修斯之盾》,语言很干净,没杂质。这不是小问题。像某诗丛出的某退休官员译的耶麦的书(《春花的葬礼》),那个语言,陆离斑驳的,像个陈年臭水沟发了酵一样,里面什么东西都有,忽而村言、忽而俚语、忽而书面气十足的书面语,其中的较好的诗句也像是从臭水里...
评分 评分布罗茨基的诗极难翻译,所以出版前一直也不敢抱太大希望。五一期间买了书,现在还在读《佩尔修斯之盾》,娄老师对某些译名的处理着实令我吃惊,编辑也不够严谨啊。 目前才读到65页,试举几例: 1.经作者A.苏梅尔金认可的译本,应该是经作者认可的A.苏梅尔金的译本 2.LESS THAN ...
评分如果我忘记了你的名字,那是我已经了解了你的内心。 就如同从太宰治的书中开始日本作品的阅读,黑塞的作品让我发觉欧美作品如何阅读,这本书也给了我一种别样的领悟。 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表象,我们必须要落在那样的文化环境里(冰岛的《萨迦》我实在是啃不动了),才能理解那些意...
布罗茨基第一部中文正式诗集,便是大全集。孙周兴教授曾说,学哲学,不自杀。说这话时自信满满,颇为荒诞。哲学史一线大哲学家确实少有自杀的,但是,文学史大作家大诗人自杀或曾经徘徊于死亡边缘的比比皆是,难道文学在哲学跟前就因为没这点勇于活下去的气量就狗屁不是?或者说,是哲学家更容易找到遁世借口?
评分娄这么好的翻译,被一个个自以为是的货糟践成这样,服了
评分太值了。自成一个体系,用写长篇小说的能力写诗,且老早就掌握了用诗来叙事的要领。布罗茨基就像一个能伸能缩、可360度旋转的转播镜头,在把一切揽入视野和把视野交还给一切之间,游刃有余地来回转换。
评分本书的价值仅仅在于全书最后的注释,对于了解布罗茨基的诗歌特别有帮助。前言,常识性的错误有多处,比如“客观对应物”翻成了“客体的相关描写”等。出版物信息不统一但不加注释解释,比如《少于一》为什么翻译成《小于本人》等。至于诗歌译文,争议的地方太多了,真心希望接下来的几本换了译者吧!
评分Brodsky诗歌,不少是超长篇epic,意向宏远,热烈,浓郁,某种程度的自然主义,有白银时代之遗韵。在他手中,诗歌变成一件怪异的武器,金箍棒般可大可小,出神入化——既可刺穿官僚主义利维坦虚伪的假面,又能细腻观照微观个体化的情绪与困境。译者俄文专业出身,波荡一生,功成名就之余,以86岁高龄直接自俄文版译出,译笔质量不太了解,不方便评价,但精神极感!极感!上海译文这次动了大手笔 ,豪印10K册,在我印象中,近年来,除北岛外,中国大陆诗歌(包括译本)罕有此规模之印量。祝出版顺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