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改革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间,华夏大地上演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迁,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 。中国发展的历史记录、经验不同于西方国家,鉴于此,现有西方经济学理论就不能完整地解释中国发展。
周黎安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系主任,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地方官员的激励与行为、产业组织、经济转型与发展。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中国地方政府在转型之中,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扮演着关键的执行决策。属地化管理以及行政发包制都指出,公共服务、经济发展等任务具体需要地方政府来执行,中央政府扮演着监管、分配、指导的作用。第二,地方官员面临上级的考核,政治晋升依赖上级评价。
评分 评分高度集中苏联模式与中国传统属地化行政发包体制内在冲突,如果严格执行苏联模式,等于是用中国人最不擅长管理方式与手段去推动一个越来越复杂和严密经济体系。30年国民经济6%增长,但人均工资水平基本未变,人均住房面积甚至下降,基本消费品高度短缺。八二宪法,四级立法体制-...
评分以委托-代理关系这一古老的视觉出发,书写这一关系在中国不同阶段的生命形态,这一关系决定了激励制度的设计,书中所说-行政发包、行政分权、政治锦标赛。 这一个关系是活的,近些年来对这一个关系的治理逐渐从直觉化思维转变成结构化思维。对泱泱大国的治理,必然面临委托-代...
评分作者是青木昌彦的学生,由于是2008年写的书,所以引用的材料现在看起来相对较早,但总体而言写的很精彩
评分一本没有数学模型没有复杂计量没有华丽曲线的经济学著作,把中国的事说得如此透彻,庖丁解牛一般。经济、政治、历史、社会、行政甚至文学,都囊括进来解释现象,是踏踏实实的社会科学研究。经济学中又涉及激励理论、政治经济学、财政理论等,功底深厚但是不卖弄学问,而是以事说理,毫不含糊。本书值得反复读,一是读中国,二是读政经,三是读学术应该怎么做。
评分前言写女儿那段有点意思。我在看什么吖。
评分在国内近几年开始兴起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周黎安老师凭借其提出的“政治锦标赛”和“行政发包制”理论无疑坐稳了第一梯队的位子。要想系统而逻辑自洽地说清楚中国经济的“故事”,不涉及政治经济学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本书就是以周黎安长期政经研究与思考的结果:周黎安提出的中国传统地方治理模式由行政逐级发包、属地化管理、财政分成、晋升竞争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从组织激励的角度上互补而相互支持,造成了地方治理的两个倾向——行政发包下的地方分权化和行政治理手段市场化。上下级政府间的纵向发包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解决了“搞对激励”的问题。总体上这本书在内容上虽然有些地方有点重复,但对于经济学研究来讲,这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很多可以再挖掘做实证研究的点,某种意义上这本书也包含着作者自己的后期研究计划。
评分一本没有数学模型没有复杂计量没有华丽曲线的经济学著作,把中国的事说得如此透彻,庖丁解牛一般。经济、政治、历史、社会、行政甚至文学,都囊括进来解释现象,是踏踏实实的社会科学研究。经济学中又涉及激励理论、政治经济学、财政理论等,功底深厚但是不卖弄学问,而是以事说理,毫不含糊。本书值得反复读,一是读中国,二是读政经,三是读学术应该怎么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