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究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与发展道路的独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在改革三十年中所经历的变革和转型过程。中国的改革开放30年间,华夏大地上演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变迁,世人称之为“中国奇迹” 。中国发展的历史记录、经验不同于西方国家,鉴于此,现有西方经济学理论就不能完整地解释中国发展。
周黎安教授,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应用经济学系副系主任,北京大学莫里斯经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地方官员的激励与行为、产业组织、经济转型与发展。在国内外一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周黎安的《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所涉及领域颇广,已经从公共行政领域扩展到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给寻觅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主要动因和中国特有的政治行政体制所产生的作用提供了一条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
评分作者:周黎安 摘要: 1、物质和人力资本的增长以及技术进步被认为只是增长的结果,而不是增长的内在源泉,更深层次的决定因素是一国的制度安排。 2、制度的安排显然是重要的,因为任何投资都需要在一定的激励下发生,如果经济参与人感觉到投资的收益存在被剥夺的威胁,投资的热...
评分周黎安的《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所涉及领域颇广,已经从公共行政领域扩展到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给寻觅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主要动因和中国特有的政治行政体制所产生的作用提供了一条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
评分 评分周黎安的《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所涉及领域颇广,已经从公共行政领域扩展到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方面,给寻觅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主要动因和中国特有的政治行政体制所产生的作用提供了一条非常有价值的线索。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近30年的高速...
选看了比较切近的几章,周黎安未免有点过分强调“晋升锦标赛”的作用,但我的问题仍然在,跨区域(比如: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如果并不是在一个体系内竞争,那如何用这些考绩指标来进行分析呢?看起来大区域竞争,周飞舟老实说没有很好的分析办法是有道理的,周黎安的那一章远没有分清楚。以及,不知道他有没有参加过各省的常委会讨论干部任用,没有的话,讲经济指标和干部晋升之间的线性关系就整整少了一环——各个省市的轻重程度是不一样的,一些被指定要晋升的人,完全可以放到一些更能出政绩的省份,必须小胡到呼市……我瞎想的,慢慢整理个思路来重新审视吧……这个议题很重要
评分清晰详尽。真心好。
评分前言写女儿那段有点意思。我在看什么吖。
评分在国内近几年开始兴起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周黎安老师凭借其提出的“政治锦标赛”和“行政发包制”理论无疑坐稳了第一梯队的位子。要想系统而逻辑自洽地说清楚中国经济的“故事”,不涉及政治经济学显然是不可能的,这本书就是以周黎安长期政经研究与思考的结果:周黎安提出的中国传统地方治理模式由行政逐级发包、属地化管理、财政分成、晋升竞争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从组织激励的角度上互补而相互支持,造成了地方治理的两个倾向——行政发包下的地方分权化和行政治理手段市场化。上下级政府间的纵向发包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解决了“搞对激励”的问题。总体上这本书在内容上虽然有些地方有点重复,但对于经济学研究来讲,这本书的内容是很丰富的,有很多可以再挖掘做实证研究的点,某种意义上这本书也包含着作者自己的后期研究计划。
评分想法极好。比如,我们知道官员的升迁很大程度上取决与GDP的增长率。一个问题是,不同地区基础条件不一样,一个基础好的的地区和一个比较落后的地区,当然前者官员的GDP增长更快,这不公平,所以,一般是和前任的GDP增长向比较。另外一个解决办法是让官员在不同地区调动,你在基础好的地区和基础不好的地区都呆过的话,GDP增长率就容易比较了。而且这样的调动有个好处,就是防治官员之间互相拆台,比如广东各个市长之间为了升迁,可能故意去破坏对方的一些措施和政策,但是如果,你有可能调动到另外一个市任市长的话,你就不会去拆对方的台,因为拆他的台也是拆你自己的台。这些都是博弈论的应用。这本书的长处在于,作者收集了大量官员背景和升迁数据,从而能够做实证分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