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帝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佳世子,1958年出生于日本山口县,御茶水女子大学文教育学部本科毕业,东京大学大学园人文科学研究专业博士课程中退。历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助手,现为东京外国语大学研究生院综合国际学研究院教授。著作有《奥斯曼帝国的时代》,编著有《记录和表象——史料中的伊斯兰世界》《伊斯兰世界研究指南》《伊斯兰 书籍的历史》等。

出版者:北京日报出版社
作者:林佳世子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372
译者:钟放
出版时间:2020-1
价格:84.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7735299
丛书系列: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
图书标签:
  • 奥斯曼帝国 
  • 历史 
  • 世界史 
  • 土耳其 
  • 讲谈社 
  • 理想国 
  • 林佳世子 
  • 2020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14世纪初的游牧小国,一跃成为囊括巴尔干半岛、阿拉伯世界和北非的大帝国。1453年,它攻陷君士坦丁堡,灭亡存在千年的拜占庭帝国;1529年,它陈兵维也纳城下,震撼哈布斯堡家族和整个欧洲。

凭借官僚统治制度,奥斯曼帝国维持辽阔疆域内部500年的和平,发展出绚丽多彩的奥斯曼文化。然而,随着民族时代的到来,奥斯曼体制于19世纪初期崩溃。本书从1050年的安托利亚局势讲起,直至1922苏丹国被废,娓娓道来小亚细亚半岛千年历史变动。奥斯曼帝国并非只是伊斯兰国家,而是“天下”,是拜占庭帝国,以及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文化传统的继承者。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日】林佳世子 1922年被公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画上休止符的一年,如今它以“土耳其”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有时,人们会把这个庞大的帝国当做土耳其原本的样子,因为至今为止,土耳其还有当年奥斯曼帝国的影子。 “西亚病夫”这是一个不太入...  

评分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日】林佳世子 1922年被公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画上休止符的一年,如今它以“土耳其”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有时,人们会把这个庞大的帝国当做土耳其原本的样子,因为至今为止,土耳其还有当年奥斯曼帝国的影子。 “西亚病夫”这是一个不太入...  

评分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日】林佳世子 1922年被公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画上休止符的一年,如今它以“土耳其”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有时,人们会把这个庞大的帝国当做土耳其原本的样子,因为至今为止,土耳其还有当年奥斯曼帝国的影子。 “西亚病夫”这是一个不太入...  

评分

奥斯曼帝国是继承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既存文化传统,逐渐兼苏丹与哈里发为一体,有效统治上述区域的中央集权国家。它始自安纳托利亚时代(1050—1350)受突厥系游牧及伊斯兰文化影响的诸国林立中的奥斯曼侯国;后作为雇佣军团在巴尔干扩张(1350—1450);自穆罕默...

评分

《奥斯曼帝国:五百年的和平》|【日】林佳世子 1922年被公认为是奥斯曼帝国画上休止符的一年,如今它以“土耳其”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有时,人们会把这个庞大的帝国当做土耳其原本的样子,因为至今为止,土耳其还有当年奥斯曼帝国的影子。 “西亚病夫”这是一个不太入...  

用户评价

评分

霸而不立,稳而不定,乱而不崩,亡而不绝。

评分

得到听书: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方式,与其说是一以贯之的铁腕政策,倒不如说是面对一个个具体的问题时,所演化出的一套权宜之计。 一,在对各个地区的定位上,奥斯曼帝国采取了设置功能区的办法。规定不同地区职能不同。 二,奥斯曼帝国投入了大量资源守护伊斯坦布尔,其他地区实行蒂玛尔制,效果特别好。当时奥斯曼帝国仍四处扩张,如此一来一方面全国各地都有人分头治理,保证到手的土地不出乱子。另一方面,那些拿到好处的骑士,会更加卖力地帮着国家征服更多土地。 三,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其实把伊斯兰教法当作一种工具而已,方便自己更有力地统治帝国。 由此回答了:奥斯曼帝国是怎么在那个复杂的环境中,实现帝国持久和平的。 另外,奥斯曼帝国和大清有两个最主要的不同,导致这两个帝国的结局不一样。第一是地缘政治。第二是民族文化结构。

评分

第一次阅读关于奥斯曼帝国的书籍,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帝国中后期,时人普遍流行的一种看法,认为帝国和人体一样,有少年期、壮年期、老年期,最后衰亡。实际上这反映了帝国后期的保守主义风气,社会的厌战情绪明显,对帝国的不满也在累积。作者认为奥斯曼帝国走向灭亡是和当时的国际形势与时代浪潮紧密相关。庞大的帝国虽是官僚制的中央集权,但未能形成统一的身份认同;民族主义兴起,帝国领土边缘叛乱不断,疲于应对;以英法俄为首的欧洲人进犯,加速帝国内部的分裂;迟来的改革虽然有所成效,但无法挽救行将崩溃的体制。另外,帝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大不如前,刚好又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无力回天。这本书顺带谈到为何巴尔干半岛、克里米亚地区等至今仍是一团乱麻,追根溯源都能在奥斯曼帝国找到线索。

评分

【柒书坊好书榜】并非土耳其人的帝国,亦非伊斯兰帝国,这部作品开篇便纠正了这两个传统观念。在此基础之上,作者将奥斯曼帝国的五百年历程娓娓道来,条理清晰,材料选用和分析也很得当。奥斯曼帝国在某种程度上靠“野蛮生长”起家,故而它并非单一民族构成,在宗教方面也比人们传统观念中更加宽容,因为这一过程必然需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但随着时局变化,奥斯曼以繁荣为基础的团结受到了冲击。即便通过改革,奥斯曼帝国在末年显露出现代国家的雏形,但与旧体制的自我博弈也让自身大伤元气,只能走向衰亡。分裂的奥斯曼帝国最终形成了若干独立国家,而民族主义成为帝国遗骸之上的主导力量,致使该地区纷争不断。作者最后认为,曾经的“帝国后裔”,其实都有资格享有历史的荣耀。但这种荣耀不应是受辱后的反弹,而应当是团结的前提,可谓振聋发聩。

评分

类比大中华。奥斯曼帝国是继承巴尔干、安纳托利亚和阿拉伯地区既存文化传统,逐渐兼苏丹与哈里发为一体,有效统治上述区域的中央集权国家。但近代化以来,奥斯曼体制逐渐终结:其一是帝国边缘动摇,包括摩尔多瓦与瓦拉几亚、克里米亚汗国、埃及、南伊拉克、北非、阿拉伯半岛等地区暴乱;其二是正当性丧失,伊斯兰教法与国内犹太、天主、东正教徒的观念冲突以及民族主义的兴起;其三是集权制度的瓦解,地方实力派阿扬与中央政府的对抗;其四是俄土战争的惨败。而且近代化方案多民族多宗教统一于国民或宗主属国分离化皆不可,最终1922年,穆斯塔法·凯末尔率领的土耳其大国民议会决定将苏丹制度和哈里发制度分离,苏丹政权彻底崩溃,奥斯曼帝国灭亡,作为伊斯兰世界虚位领袖的哈里发在1924年也被废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