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作為方法 在線電子書 圖書標籤: 項飚 社會學 人類學 談話錄 吳琦 社會 2020 單讀
發表於2025-01-11
把自己作為方法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
第一次完整讀完,花瞭一個晚上加一個上午,那時它還是本有著丹妮無數批注的紙稿,酣暢淋灕,很多地方需要重讀重想。丹妮問我對新書信息的意見,但不敢接受我那句“我們時代的經典”的盛贊。可能我所說的“經典”的意思是,它是我們當下談論、交流、寫作的某種標杆。你會罕見地從一本書中如此直接、切中地看到自己日復一日所思索、睏擾的問題,你會前所未有地意識到你個人的問題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你所有有關自我的睏境都可以再推一步,下一步就是意想不到的開闊的圖景。但同時,你還有很多的想法,想要繼續問下去,討論下去——讀完你會明白,這本書的書名已經說明瞭一切它想要說的:把自己作為方法,並保持對話的精神。希望它能抵達更多人之手。加繆說《局外人》不是給所有人的書,但《把自己作為方法》是。這兩類書,都具有某種留存曆史的必要性。
評分有一點點點失望
評分不客氣地說,在那些整書質量比較差的幾期《單讀》裏,吳琦的序往往始終是好看的;而在大量學術垃圾式的人文社科研究裏,項飆老師的作品也毫無疑問是好看的。這本書似乎遙遙迴應瞭這些“好看”的深層緣由:他們對這個時代和社會有一種鄉紳式的關切,一種去姿態化的親近和憂慮。這本書仿佛接續上瞭《走齣唯一真理觀》,一再證明瞭智識人之間求真式對話的深刻魅力。
評分項飆太好 發問者五七也好
評分很有料的訪談,有不少自己還無法吸收的東西,需要重讀纔能完全體會。“把自己作為方法”的核心並不是方法而是自己,隻有將個人經驗的(普遍與特殊的)意義充分地分析過,寫齣的文章纔能不拘泥於理論的評價標準而具有自成一統的生命力。對“理論性”的若即若離正是項飆老師身上讓人著迷但同樣令人睏惑的地方,當下青年的問題似乎也集中在這一取嚮的兩個極端:要麼完全拒絕理論和在宏大敘事的層麵上自洽的可能,從而陷入極端的個體式自主性和碎片化;要麼完全從理論齣發理解經驗,用類似“新自由主義”式的概念和原始的道德衝動代替對具體問題的進入、體察與思考。項飆的路是不接受任何理論的優先性(而是僅僅立足於“批判”,這是他喜歡汪暉的重要原因,雖然汪的經驗經曆其實很有限),而我對此卻總是心有戚戚,特彆是規範性理論在這裏似乎不可能成立瞭。
項飆,1972年生於浙江溫州,1995年在北京大學社會學係完成本科學習,1998年獲碩士學位,2003年獲英國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博士學位。現為牛津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德國馬剋斯·普朗剋社會人類學研究所所長。著有《跨越邊界的社區:北京“浙江村”的生活史》《全球“獵身”:世界信息産業和印度技術勞工》等。
吳琦,《單讀》主編,前《ACROSS穿越》、《南方人物周刊》記者,畢業於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下一次將是烈火》譯者。
兩代學人,跨越北京、牛津、溫州、杭州、上海五地,曆時三年完成瞭這場談話。從項飆教授的個人經驗切入,追索一係列超越自我的問題,其中涉及對中國社會半個世紀以來的變化、知識共同體、全球化與民粹主義、人類學方法論等題目的思考。這本書提供瞭一份對話實錄,也給齣瞭一種審視問題、 思維操練的方法——在自我泛濫的潮流中,如何給自己定位,在全球化的年代,如何創造性地建設身邊的小世界,在思想受睏的社會,如何迴答宏大的命題。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把自己作为方法》据近三年牛津大学社会人类学教授项飚和《单读》主编吴琦两位老师的访谈成书,呈现了两位老师对当下中国社会诸多现象因果的探寻。对话从项飚老师的个人成长始,将个人经验问题化,追问原由,理解过程,再到思考应对,反思自身...
評分全书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如何认知自己。首先就是我们对自己的定位,这里需要有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在历史中的定位,在自己不同时期的定位,在个人、家庭、社会关系中的定位,他也给出了相应的方法,工具,视角。这其中是以项飙的生活经历,研究内容为主线,来展开对时代,对中...
評分 評分我们需要的是思考工具。作为一个社会研究者,我的工作就是做思考工具的孵化器,我不能给你什么,我只能激发你、提醒你,原来那种专家告诉群众的模式要改变。——项飙《把自己作为方法》 认识项飙老师是《十三邀》,跟大多数人一样,记住了他作为社会学家的论述:“附近的消失”...
評分读后小感: 书中思想的灵光频闪,碎在各处,有种难以构成一个完整的整合和印象的困顿感,于是检视自己,应该对人类社会学、社科知识的极大缺失,也觉出谈话方式潜在的发散性,找不好一个可以理出思路的中线。自始至终有在的该属项老师的个人阅历、经验与多年来的实践调查研究的...
把自己作為方法 在線電子書 pdf 下載 txt下載 epub 下載 mobi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