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海光 台湾大学哲学教授,20世纪50、60年代,自由主义在台湾的领军人物,其反抗专制、坚持个人尊严的言行,深刻影响了台湾知识界一代人。1969年9月16日以胃癌不治,逝世于台北,享年仅有50岁。著作:《殷海光全集》18卷(台北:桂冠图书公司,1990)、贺照田编《思想与方法:殷海光选集》(上海:三联书店,2004)等,译作:海〔哈〕耶克著《到奴役之路》等。
林毓生 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荣誉教授。早年就读台大时,深受殷海光先生的启发,赴美以后,仍然经常与殷先生通信,直至殷先生逝世为止。林先生说,殷先生给他的是“经过西方自由主义转化的中国知识分子道德精神的召唤”。近著《中国激进思潮的起源与后果:秩序危机、反传统、乌托邦》,将于2009年在大陆出版。
本书最初是由台北狮谷出版公司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的,后来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于一九八四年曾发行再版。这本小书今天得以与大陆读者见面,笔者内心甚觉快慰。书中主要收集了作者于一九六○年负笈来美以后与先师殷海光先生之间的通信。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殷海光和林毓生都一致地很鄙薄胡适,认为他肤浅。其中殷海光对梁启超似乎还有些好感,我觉得这是不通的。梁启超和胡适是一类的人,适合开风气而不宜于做实事,两位当然都是天分极高的人,远甚于殷海光以及林毓生,但却也都耐不住寂寞。假如这两位能够像严耕望一样的用功,成就...
评分鄙人浅薄,此乃今年读过最好的书了。 不过仍然在疑惑。 空想是没有成本的。有时候思考不也是么? 孔丘幸福 有人为其立说著传。绝大多数人,还是要自食其力,不仅要有思想,还要有将思想传播广大的能力。不然,何来粉丝一版再版呀 一直对社会学科持观望态度。原因是觉得缺少...
评分说明:想推荐这本书,又不愿自己费力,转载余杰这篇旧文偷懒。余杰读的应是此书1994年的旧版。 说来自惭,我是到了北大以后才知道殷海光的大名的。自由主义在海峡两岸都被视为最大的异端,更何况殷海光是当代中国罕见的自由主义者。于是,这位西南联大的校友便不该遗忘地被...
评分捧讀《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閱后眼界陡增、醍醐貫頂,受益良多。殷海光的生平和志業,讓人徒羨魚情、高山仰止之感,林毓生與殷海光先生的通信,大抵談論學理、人生,對于私事私誼雖有論及,但談論尚不足全部篇幅之三分之一。由此可見,殷、林二先生的通信,完全是以學術討論...
评分当我四处找林毓生的书时,《殷林书信录》再版了,我可谓正逢其时。师徒俩谈的学问,自有学者研究。我从林的信里,看到了他于海外求学的不易。他能幸运问教于海耶克门下,是让人艳羡的事。可他求学所忍受的艰辛,也让常人难以想象。 在来美后最初的信里,林在信里说:“这...
没有国军和第七舰队,殷海光这种文人能折腾啥,不过是去夹边沟为了一碗猪食跟雷震打得头破血流。
评分病中读完。会购入此书,是张晖故。师徒二人的通信,很有意思。林毓生对于1960s芝大诸描述,让人神往。
评分将浓情与学识融为一炉的好书,既指点出一条书山访路的途径,更实实在在袒露了一代学人直教人眼中酸楚的往事。像殷海光先生这样的人物,都要掂量着钱袋盘算书单,倒是我们这里一干人马兜着经费四处游乐。最后感谢严搏飞先生,把这书出得漂亮而精致!
评分温暖感人的师生情谊,依稀还有五四时代激荡人心的余响
评分1,殷海光这老头非常可爱,谈到喜欢的书,就像个小孩子。他说,读书是一种致知的手段,一种帮助了解世界百态的手段。我再同意不过;2,作为坚定的个人主义的自由主义者,殷对钱穆(我族中心主义)和胡适(博而不精)都颇不屑;3,信里对五四的那些论断非常精彩,五四就是“求解放”而非“求自由”,求自由这条路任重道远;4,关于哲学,殷海光推崇的不仅有哈耶克、马克斯·韦伯,还有迈克尔·波兰尼和怀海德。5,他本人也承认《通往奴役之路》里多有自己见解,不算翻译,算概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