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学习

情感学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光启书局
作者:[德] 乌特·弗雷弗特 等
出品人:光启书局
页数:464
译者:黄怀庆
出版时间:2021-6-30
价格:8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817062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情感教育
  • 情绪管理
  • 心理健康
  • 亲子关系
  • 成长
  • 自我认知
  • 人际交往
  • 情商培养
  • 儿童心理
  • 青少年心理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跨越德、美、英、意、法、荷、挪、俄、瑞典等世界各国,考察百余种经典儿童文学与教育手册,展现不同文化背景下对情感的认知与学习的异同。

★焦虑、信任、虔诚、同情、同理、爱、羞耻、痛苦、恐惧、勇敢、思乡、无聊,十三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勾勒十二种情绪的百年发展史。

★从《绿野仙 踪》到《霍比特人》,从《鲁滨逊漂流记》到《爱丽丝漫游奇境》……我们习以为常的情感并非天生,而是通过阅读形塑,并不断改变。

★“光启·情感史”系列第一部,美国罗文大学历史系教授、北京大学长江讲座教授王晴佳策划作序,著名历史学者蒋竹山推荐 。填补儿童情绪史研究的空白,为儿童情感研究奠定框架。

本书研究百年来经典儿童文学如何引导孩童与青少年认识感觉、学习情绪,由德国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主任、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乌特·弗雷弗特主编,集合该中心的数位情感史研究专家共同撰写。

1870-1970年是儿童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对儿童情感的讨论最蓬勃发展的年代,儿童被视为需要教养的独立于成人的个体,无数童书与教育手册协助父母引导儿童学习情感、掌控情绪,并由此发展出“健全”的人格。本书即通过考察这一时期来自世界各国的百余种畅销儿童文学与教养手册,还原其阅读情境与读者反应,探索儿童和青少年如何通过阅读来学习感受、认识情感。在阅读儿童文学的过程中,儿童会与书中主人公一起体验成长,通过模仿与自我调整,学习各种情绪,并且将这些情绪转化成知识。作者们也将这些情感置于历史转折与社会变迁中讨论,勾勒出十二种情绪的百年发展史。

在探讨这些书籍传递出哪些情绪知识以成为儿童的情感养分时,本书分析了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如儿童如何在《蝇王》中学到“羞耻”“痛苦”与“同理心”,通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懂得“分离焦虑”;而曾被鄙视的“胆怯”,在《绿野仙踪》里有了新的诠释,从托尔金的《魔戒》《霍比特人》到刘易斯的《纳尼亚传奇》,恐惧的概念又变得更加复杂……这些作品鼓励儿童拥抱恐惧、摆脱羞耻,接受思乡病为一种合情合理的感觉,并赋予儿童掌握自我情绪的权利,儿童有了不同的选择与空间,同时也开始需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作者简介

本书主编乌特·弗雷弗特是马克斯·普朗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所长及情感研究中心主任、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曾任职耶鲁大学德国史教授、柏林自由大学荣誉教授等。1998年获莱布尼茨奖,2016年获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功勋勋章等。她的研究领域包括现代 社会与文化史、情绪史、性别史与政治史;代表作品有Women in German History:From Bourgeois Emancipation to Sexual Liberation、Emotions in History: Lost and Found、Emotional Lexicons: Continuity and Change in the Vocabulary of Feeling 1700-2000 等。

马普人类发展研究所情感研究中心由历史学家与教育专家、心理学家组成,并与人类学、社会学、音乐、文学与艺术领域的顶尖学者合作,共同探究情感具有的历史和情感创造的历史。他们的研究基于这样一个假设:情感(及其表达方式)是由文化塑造的,是在社会环境中习得的。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感受及表达感受的方式,都取决于社会规范和规则,也因此会随着历史改变。本书即由该中心的研究人员共同编写完成。

黄怀庆:

台湾台东大学儿童文学博士生,研究领域为童年体罚史与儿童文学审查制度,著有《儿童、文学与暴力》。

目录信息

总序
图表目录
译序
序言
导论
第一章 盖斯凯尔夫人的焦虑
第二章 狄肯的信任
第三章 阿斯嘉礼的虔诚
第四章 拉尔夫的同情心
第五章 杜立德医生的同理心
第六章 温迪的爱
第七章 小猪的羞耻
第八章 勒布拉克的痛
第九章 小纽扣吉姆的恐惧
第十章 伊凡的勇敢
第十一章 海蒂的思乡病
第十二章 英格丽的无聊
结语 翻译书籍,翻译情绪
参考书目
中外文对照及索引
作者名单
国际好评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的主编乌特弗雷伏特是马克斯.普莱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所长及情绪,是研究中心主任等等,具有一系列的鲜鲜,所以他在心理方面有着很深的浅底,同样,这本书通过儿童文学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去感受儿童的情绪,认知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本书的专业性其实是比较强的,首先,它...  

评分

评分

一提到「熊孩子」放飞自我的行为,尤其是在公共场合里,简直是让父母再也不能更尴尬了......自然,对旁观者而言,也是颇有几分谈「熊」色变的恐惧感。 通常情况下,大人们下意识地会认为,这一切都是「熊孩子」的问题,咋就这么不听话呢? 但事实上,这锅,其实也不该全由熊孩...  

评分

本文首发于“新京报小童书”。新京报小童书(xjbkids)是书评周刊的童书分舵,已联合众多出版品牌,为读者精选童书,解答教育困惑。 孩子的情绪与生俱来,但对儿童情绪的关注进而发展到让儿童以阅读来学习情绪,历史却并不久远。也就是到了近代,教育家、出版商等才接受儿童本...  

评分

这本书的主编乌特弗雷伏特是马克斯.普莱克人类发展研究所所长及情绪,是研究中心主任等等,具有一系列的鲜鲜,所以他在心理方面有着很深的浅底,同样,这本书通过儿童文学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去感受儿童的情绪,认知是非常有意思的。 这本书的专业性其实是比较强的,首先,它...  

用户评价

评分

内容大丰富,不是儿童文学,而是儿童文学研究,是心智教育方面的前沿学术课题,涉及儿童文学史、比较文学、社会学、心智研究,情感史等。谈及欧美儿童文学里对同性的书写和开放的教育观念,还有无聊,反对权威等主题,与我国的语境有差别的,在短评里就不展开了。

评分

文学传递着基本的情绪,感受从而改变。

评分

“长大是关于学习用不同方式来信任父母。”读完本书我忽然有种想象:我们的童年是一颗很难融化的棒棒糖????,我们的一生不过是去慢慢舔开它,直到看到内里的模样。

评分

1.比较有意思的章节:同情心(演变)和同理心(动物)、思乡病和旅行癖(男女性气质和现代性批判)、无聊(资本主义社会体验与个人的解决尝试)。2.翻译与跨文化交流语境下,特定/共通情感的问题。3.把作为读者的儿童比拟为人类学家的观点。4.缺乏读者的反应资料,基本是研究者对文学文本的分析与对儿童感受的想象/推断。

评分

简直是我感兴趣方向的集合(儿童文学+情感史+媒介研究),遇到读过的文本也很亲切,导论结语用《永远讲不完的故事》狠戳到我(手边就是这本书!)“只有当读者愿意放弃他和书籍的安全距离并使自己成为故事的一部分时,幻想国才能够获救。” (去年读到埃利亚斯之后看什么书都有点想感叹埃的理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