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防渗之争 在线电子书 图书标签:
发表于2025-04-09
圆明园防渗之争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
理,越辩越明
评分防渗之争的收官令人叹气无奈之余 只好把关注点放在环保文保民保乃至政治利益纠葛等方方面面 十多年过去了 没有看到相关变更好的状况 甚至社会更倒退 官员单位更不作为 而如此深入较真的记者也大都神隐了 这社会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 它们像圆明园一样 我们从失望到灰心再到绝望 无力改变于是不想也不忍再见
评分理,越辩越明
评分在新闻舆论的监督下,相关法律法规补充完善了,新闻曾经很有力量
评分逛书店偶然看到,觉得似乎很有意思,买来一读。 没想到著名的圆明园还有过这一段曲折。更没想到,当时的主要焦点居然集中在环保,而不是文化遗产保护。 时至今日,我国也开始推行文物影响评估,但远未到法律的高度,也尚不成一个成熟的体系(文化遗产保护本身又何尝不是)。 书里说圆明园,修了一百五十多年,毁了一百多年,保护过程中又被有意无意破坏了数十年!圆明园毁于八国联军,确是我们自己断了它的根。 圆明园们的明天会怎样?应该怎样?吾辈当一直思考下去。
赵永新:笔名柏木钉、李晗冰等,《人民日报》高级记者。1970年生于山东,1992年曲阜师大中文系本科,1995南开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人民日报》工作至今。2007年之前主要从事环境报道,曾获评2005年“首届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称号;之后转为科技报道。著有《三代科学人》《科技创新热点辨析》。
2005年春,圆明园防渗事件被媒体曝光。这件事前后历时大半年,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极大地推动了《环保法》,特别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贯彻实施,堪称我国环保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圆明园湖底铺防渗膜,到底是环保,还是破坏环境?圆明园到底是要建成遗址公园,还是建成一个现代公园?本书全面、生动再现了圆明园防渗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时隔十六年之后,当我们回望圆明园防渗这面镜子时,又能从中看到什么,得到怎样的启示?
虽然没有去过圆明园,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多次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每次教学,心中都会充满痛惜与愤怒。圆明园,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竟被侵略者放火烧成了灰烬!每次教学,都会对孩子们说,要好好学习和锻炼,将来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因为“落后...
评分2021,0503。 第一次知道圆明园 是在中学的英语课上 每个人要知道圆明园的英文怎么说(考纲的考点之一) 后面跟圆明园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去过北京几次 也没得空去看一眼 2005年 我12岁 对圆明园防渗事件没有很深的印象 翻开这本书才认识到 原来圆明园防渗这件事当年这么轰动 文...
评分看完了,给五星,没得说,虽然还有很多瑕疵。想说的话很多,在短评中写不下了,于是就把我在豆瓣的第一篇书评献给这本书吧。 圆明园事件恰好发生在我的大学期间,发生在我大量修习专业课的阶段。虽然由于考研等原因没有特别去关注这件事,但其启蒙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最后的...
评分作者有种特别珍贵的坦诚!从面对第一个信源时实话实说自己对防渗工程危害性的不了解开始,我就认定了这本书的风格:真实。能在若干年后回忆叙述新闻时这样客观,不仅担得起新闻是历史底稿的责任感,更有种让人信任的幽默感。这本书写防渗各方公开大讨论的部分尤其精彩!!!这...
评分看完了,给五星,没得说,虽然还有很多瑕疵。想说的话很多,在短评中写不下了,于是就把我在豆瓣的第一篇书评献给这本书吧。 圆明园事件恰好发生在我的大学期间,发生在我大量修习专业课的阶段。虽然由于考研等原因没有特别去关注这件事,但其启蒙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因为最后的...
圆明园防渗之争 在线电子书 pdf 下载 txt下载 epub 下载 mobi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