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窗外

学校在窗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武雄,一九四三年生于台湾新竹。曾任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专业几何研究。一向关怀教育发展,是社区大学的创办人和教改的先驱者。除专业论著外,还著有《学校在窗外》、《童年与解放》、《黑眼珠的困惑》、《台湾教育的重建》、《木匠的儿子》、《老师,我们去哪里?》等书。其散文作品曾获第四届(一九八一年)时报文学散文推荐奖。《童年与解放》获一九九四年联合报非文学类十大好书奖。

出版者:首都师大
作者:黄武雄
出品人:
页数:319
译者:
出版时间:2009-2
价格:32.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811195118
丛书系列:体制外的学习天空
图书标签:
  • 教育 
  • 台湾 
  • 教育学 
  • 教育改革 
  • 教育心理 
  • 思考 
  • 育儿 
  • 随笔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学校在窗外》作者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为引线,深入人存在于世界的原始趣向,重新看知识、看学校教育、看当前社会。作者探询一连串的根本问题:“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抽象与想象相互矛盾吗?”、“为什么要学语文与数学?”、“教改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在书中与读者一起静静思索,一扇大窗缓缓开启,望向窗外是远方因想象而愈见真实的景致,无尽的视野,像马蒂斯不断描画的窗外,想象世界逐渐与真实世界合而为一。

继《童年与解放》之后,作者将关注的焦点从人的自然能力转移到属于文明的抽象能力,一步步揭露它的面目。

点击链接进入尊师园书坊:教育人文精品:

童年与解放

学校在窗外

教育名家论教育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作者谈到的虽是教育的问题,但似乎更像是在焦虑现在的人性。精神是好的,但脱离了实际,因此在改革的时候,就不免要出现种种大问题了。 教育是为传统的思维所积淀出的一种传承,可能它承担的不是挽救我们的灵魂,而是我们对当下的一种释怀。  

评分

作者谈到的虽是教育的问题,但似乎更像是在焦虑现在的人性。精神是好的,但脱离了实际,因此在改革的时候,就不免要出现种种大问题了。 教育是为传统的思维所积淀出的一种传承,可能它承担的不是挽救我们的灵魂,而是我们对当下的一种释怀。  

评分

本书带给我的最大震撼莫过于在台湾也有本书作者一样对教育怀有如此单纯美好的理想主义者。其对教育的哲学反思深刻透彻,对社区教育的实践积极热情,尽管面临体制问题,但他们朝着理想迈进了一些。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孩子为什么去学校?通过大江健三郎的故事引出学生去学校的...  

评分

读过的第一本有深度的书,真的需要边读边思考,让人醍醐灌顶。创造不可教,维生不必教,唯有互动是教育的着眼之处。与大自然互动,与人互动,充分体验,获取力量,发展抽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今我们大量灌输的是浓缩后的套装知识,孩子疲于应付,却被磨去了对世界最初...

评分

读过的第一本有深度的书,真的需要边读边思考,让人醍醐灌顶。创造不可教,维生不必教,唯有互动是教育的着眼之处。与大自然互动,与人互动,充分体验,获取力量,发展抽象。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而今我们大量灌输的是浓缩后的套装知识,孩子疲于应付,却被磨去了对世界最初...

用户评价

评分

早读的,大约一年前

评分

教育性意义太大了 实际操作太难了

评分

这哪是教育啊!这TMD是哲学啊……吓尿了。 心太高了,想法很好,不接地气。

评分

1.现实障碍重重,人之成长与解放的路漫漫。个体对自己能做些什么? 2.抛开一切现实预设,人为什么要上学,学校又是怎么来的,经历了怎样的演变?

评分

早读的,大约一年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