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

情感、循吏与明清时期司法实践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1960年12月生,上海人。华东政法学院学士(1984),中山大学硕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博士(2002),现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从事中国法律史、中国法律思想史和比较法律文化的教学和研究。

出版著作:《法学与文学之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思考与批评:解读中国法律文化》,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包公故事:一个考察中国法律文化的视角》,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中国法律精神》(与任强合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另外,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

出版者:上海三联书店
作者:徐忠明
出品人:
页数:301
译者:
出版时间:2009-4
价格:38.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42630131
丛书系列:上海三联法学文库
图书标签:
  • 法律史 
  • 法律 
  • 徐忠明 
  • 法学 
  • 历史 
  • 法律文化 
  • 古代司法 
  • 上海三联法学文库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明清时期的司法档案、讼师秘本、正史传记、公案文学、官箴书和回忆录这些基本史料不但构成司法裁判蕴含的情感、心态、意识和想像的一套话语,以及司法裁判的 “文化实践”的一种表达,而且也是建构和维护社会秩序(包括司法秩序)的重要方法。借鉴最近数十年来在欧美学术界逐步发展兴盛起来的新文化社会史关于“表达”(representation)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上述史料的解读,本书试图挖掘明清时期司法裁判的“表达与实践”的精神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概括与提升明清时期司法模式的类型特征。

本书分析了明清时期司法实践中展现出来的情感表达的文化意义,建构了其心态模式,并对司法文书的修辞策略和技巧进行了有新意的解读。

书中以清代“名幕良吏”汪辉祖的司法实践为个案,分析了其“情法兼顾”的司法风格,将其与传统中国儒家特别重视的“审美秩序”的理念联系起来考察,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清代司法实践具有“形式化与实质化”的双重特征。

——霍存福,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

徐忠明教授研究明清时期的司法实践与司法文化有年,已经出版了两本讨论此一课题的专著——《案例、故事与明清时期的司法文化》和《众声喧哗:明清法律文化的复调叙事》。

本稿乃是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所作的又一探讨,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相互连贯地探讨了传统中国司法实践的独特风格。

——范忠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中国传统司法的情感化特征中尚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及资料引用广博,为研究中国传统法文化与法史提供了线索。

评分

三篇文章汇成一本书,这样真的好吗?

评分

三篇文章汇成一本书,这样真的好吗?

评分

中国传统司法的情感化特征中尚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参考文献及资料引用广博,为研究中国传统法文化与法史提供了线索。

评分

三篇文章汇成一本书,这样真的好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