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LOGO、广告和赞助在我们的生活中已无孔不入……在当下的中国,品牌和广告无所不在,存在于各种公共空间里,无论是电视、报纸、户外、电梯、大堂还是洗手间你都能看见企业广告。
《NO LOGO》一书,让读者大众看到这些打造品牌的跨国企业背后,出现了什么样引人讨伐的勾当。本书主要探讨全球化的黑暗面、探讨跨国企业如何将品牌不断地深入消费者的私领域、探讨跨国企业如何剥削第三世界的人民以图自身利润。此书中剖析知名品牌如何征服世界,对此现象提出深刻反思,也分析反全球化的风潮将如何反扑。反对LOGO就是向NIKE这样的跨国大公司争取工资、争取工作、争取公共空间。
这本书促生了一个新族群,NONO族,即远离和唾弃名牌,不靠名牌来显示社会地位,他们提倡简约,崇尚自然,回归纯真的“新节俭主义”生活。
娜欧米·克莱恩(Naomi Klein),1970年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记者、畅销书作家、社会活动家、反全球化分子、电影制片人,以其对全球化的批判闻名于世。昔日是迷恋名牌的美少女,今日成为反思品牌文明最深刻、最重要的文化观察者。走访跨国企业在欧美、亚洲、非洲各地的作为,写成《NO LOGO》一书,引起全球广泛回响。
她被《泰晤士报》誉为“可能是三十五岁以下对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士”,《纽约时报》亦成她“隐然是北美左派运动的代表”。在大卫·赫尔曼的《全球公共知识分子排行榜》中,克莱恩排行第11位,在世界公共知识分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作者2007年所著《休克主义:灾难资本主义的兴起》一书,对新自由主义和芝加哥学派发起最有力的挑战,2009年赢得了首届华威奖,再次赢得巨大的声誉。
品牌、单边经济与单边政治 ========== i-D 杂志(这是一本时尚杂志!)2001 年对作者 Naomi Klein 的评语是“Chomsky 年轻醒目的女继承人”,不过我觉得,Klein 这本书的对资本主义和品牌文化的探讨的价值和深度是赶不上 Chomsky 那些为大众市场写的同类书籍的。倒是在 2005 ...
评分当然有些地方确实有用,如提到一个企业集团,拥有广泛的产品谱系,最后整合成品牌与市场导向的上市公司。和我们有些国企面临的情况一模一样。
评分第一反应《NO LOGO:颠覆品牌全球统治》一书,在问世九年后,终于来到了中国,自己都不记得什么时候看到过这本书名。好像在很早很早以前的上海一周上面介绍过此书。 这书还没看,有个疑虑。都这么久了,这书里的一些logo还在吗?品牌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在九年之后全球化信息化...
评分对于现代人来说,LOGO意味着品牌,品牌意味着高档的生活。当一个人的生活中充满着类似LV、NIKE、Starbucks,麦当劳、Shell,等等时,他的生活离不开品牌了,已经深陷品牌的泥沼了。那么NO LOGO, 无品牌,就是反对品牌了。为什么要反对品牌呢? 我最近一直在书柜中淘那些购买...
刚刚读完了500页的NO LOGO,比较枯燥。基本是资料的堆积,而且指出的全是问题,完全没有建设性的意见(只提问题是很轻松的)。尽管如此,书中提到的很多大品牌的丑恶嘴脸和阴暗面还是给了我极大的触动,正在认真考虑要不要从此拒买耐克和麦当劳。抵制一两家企业,自然没多大的作用。最让人头疼的是,几乎所有贩卖商品的跨国企业都有类似的不人道行为,国内的"血汗工厂"更是夸张。但是,这至少是一种姿态,一种不妥协不屈服不同流的姿态。
评分哗众取宠的左派无知少女写,空有廉价的同情心,缺乏足够深度的思辨和论证;上来堆砌材料试图证明品牌和产品分离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第三部分更是直接上阵为工会、最低工资张目,唉
评分这书适合我,因为我太柴,一般人别看了,特别左
评分终于看完一本充斥着M记美体小铺李维斯和耐克以及奈特的报告文学了~No logo于我还是post-logo logo,一种与Muji类似的产品。当然社会还是需要反思,especially在链条最远端的中国大陆,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伴随globalization而来的relocat
评分终于看完一本充斥着M记美体小铺李维斯和耐克以及奈特的报告文学了~No logo于我还是post-logo logo,一种与Muji类似的产品。当然社会还是需要反思,especially在链条最远端的中国大陆,可是这又有什么办法呢?伴随globalization而来的relocat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