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10月初版。1957年6月重印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有人說,整個西方的思想文化,不過是對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二人思想的注腳和注釋而已。《理想國》是柏拉圖一部重要的哲學、政治、倫理乃至法律、藝術等方麵的理論著作,在西方乃至人類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不可不讀的經典中的經典。因此,在中國人第一次睜眼看世界的西學東漸中,吳獻書先生慧眼獨具,把英文本的《The Republic》翻譯成中文本的《理想國》,並於1929年以繁體竪排、半文言、沒有現代標點符號予以句讀的形式在商務印書館齣版,此後多次再版,比較好地滿足瞭當時國人對之瞭解、學習和研究的欲求。
在而今簡體、橫排的齣版時代,這種繁體字和竪排本給時下的讀者帶來瞭閱讀上的不便甚至睏難,影響到該名著的普及推廣,故此國內推齣瞭數個簡體橫排的白話文本。但是,白話本有其優勢的同時,也使人感到某種缺憾,正如在國內英語界具有相當聲望的許國璋教授在迴憶他的老師吳獻書先生的文章《飲水思源,敢忘所自》中言:“吳師曾譯柏拉圖《理想國》,餘1989年因講述‘西方文化史’曾細讀之,深感譯意精到,遠勝今日之白話譯本,誠通儒也。”在這個意義上,我們組織瞭專門研讀政治學理論的專業人員加注現代標點符號,並對文中涉及到的有關人物、事件、背景知識進行扼要的注釋,這樣,在保留吳獻書先生譯文原貌的基礎上,使該譯本得以為現代讀者“量身定製”。
对话的缘起 这一天,苏格拉底来到了一个港口城市,注意,这里并不是雅典,而是雅典“下面”的一个城市,叫比雷埃夫思港。也就是说,苏格拉底不在他的主场作战。为什么他去哪里?因为那里在过一个节日,并且是当地人第一次过这个节日,于是苏格拉底就去看热闹。他带了一个人,...
評分一、简析“洞穴比喻”的含义 如果说《理想国》是一部关于哲学的戏剧,那么以“洞穴比喻”为核心的三大比喻可谓是这部戏剧的高潮和精华所在。 洞穴比喻主要描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洞穴式的地下室,它通过一条长而斜的通道与外界相连,有一些人从小就住在这里,他们头颈和...
評分第一卷 第一卷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正义是什么?正义与不正义哪个更有利?这些问题非常重要,正如苏格拉底所说:“它牵涉到每个人一生的道路问题——究竟做哪种人最有益?”(344E)。 谈话的人主要有:苏格拉底、格劳孔、克法洛斯和他的儿子玻勒马霍斯和诡辩派哲学家色拉叙马...
評分 評分这篇导读写给大学本科生、对《理想国》好奇的普通读者。参考了吴增定老师《我怎么教学生读〈理想国〉》。我的视野有限,没能覆盖《理想国》涉及的所有问题。欢迎有经验的读者提出建议。 为什么想读《理想国》?张泰苏老师回忆自己的读书经历: 我以前那会儿也思考历史、哲学,...
王製纔是王道
评分原作的力量啊!
评分原作的力量啊!
评分王製纔是王道
评分有沒有人相信我讀過文言文版本的理想國,哈哈哈哈哈哈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