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敬泽,祖籍山西,生于天津。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人民文学》杂志主編,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写文学批评,也写散文随笔。2017年出版散文集《青鸟故事集》,2018年出版长篇随笔《会饮记》,2022年出版图文随笔集《上河记》。
曾获鲁迅文学奖文学理论评论奖,《南方都市报》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年度散文家奖,十月散文双年奖杰出成就奖等多种奖项。
✨遇见春秋的i人e人,照见自己的幽暗和明亮
✨李敬泽时空行走,回到春秋时代
✨53篇随笔,走进《左传》《史记》《诗经》《论语》
✨春秋的灵魂永远在路上
◆遇——圣贤、王者、君子、英雄、奇人
◆见——痴与醉、血与勇、武德与道义
✨那是沉沦崩坏的秋天,
也是万物萌生的春天。
那是中华文明的少年和青年。
✨他们是我们蛰伏的基因,
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也是我们梦中遥拜的神。
“漫游于春秋,遇见这些人和神,如见星沉海底,如看雨过河源,见出了我自己,看见了生命的低处和高处、深黑的泥泞和灿烂星空。”——李敬泽
——————————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作家、评论家李敬泽的历史随笔集。
五十三篇随笔,五十三次遇见,走进《左传》《史记》《诗经》《论语》,在春秋时代的荒野和歧路上,结识古时那些庞大的灵魂。
深情的人、智慧的人,愚钝的人、荒谬的人,慷慨如长风的人、狭小如针眼的人,i人和e人,困于原生家庭的人和奔赴不确定的远方的人,舍生取义的人,在苦厄中向着心之所善的人……
他们是人,和我们一样。他们是神,是我们心中的星辰,照出我们的幽暗和明亮。
——————————
✍️【名人推荐】
◆“李敬泽在书中把自我对象化,行走就是要走出自我,在广大的世界中看到‘我’之中的‘他’。”
——评论家 郜元宝
◆“从《论语》《左传》《春秋》《史记》出发,李敬泽引领我们重新认识我们的祖辈,我们的先驱。这是作为向导的写作者,这是我们时代最迷人的举火把者。”
——评论家 张莉
◆“李敬泽提供了一种个人回归传统的方式,在传统文化的转折、细碎之处,以一种非常开放、放松、有趣的方式去和古人对话,看古典风景,去理解、感悟古人生命中的激荡、飞扬和自由。”
——评论家 谢有顺
◆“你想不到李敬泽的哪段文字会一下子击中你,让你不得不停下来想一会儿。”
——作家 毕飞宇
◆“他凭着敏锐的艺术感觉触角,只需几句话便鸣金收兵。”
——评论家 孟繁华
李敬泽有自己的情绪,易中天说了:作者的第一要务要让自己写爽。李敬泽的爽是我想爽就爽,不准备随时爽。易中天的爽是,我先把资料的来龙去脉准备好,索引准备好,然后在准确的情况下爽。不信你看他《闲话中国人》对文字的拆解,那明显是大量查询积累下的产物。 他俩谁好?各有...
评分周六的时候,有幸在东城区图书馆听了李敬泽老师的讲座,其中“天真”这个词被反复提到了多次,李敬泽老师说从当今社会,到古代王朝,从孔子到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轴心等等谈了很多,挺受益的。 古代人可以为了一口王八汤就把国王杀了,国在古代其实就是城的意思,公元600年-...
评分娱乐节目的形式与古典文化的内容不协调,语言和立意都让人感觉不伦不类。 ----------------------------------------------------------------------------------------------------------------------------------------------------------------------------------
评分 评分在我心里,李敬泽无疑是当代文人的典范,一位真正意义用心读书且把书给读活的读书人。《小春秋》集李敬泽“经典重读”等专栏文章而成,篇篇短小精悍,细密微妙,读经、写史、论道,笔笔明心,句句见性。 李敬泽在评论王蒙的《尴尬风流》时对“中国人的心”有过这样一段描述:“...
古时,越人活动于今之浙江,卧薪尝胆,施美人计,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深、比较忍、比较狠。这群狠人原来也曾生猛天真,断发文身,不高兴就杀人。比如有一段时间,越人热衷于一项有趣的活动,就是杀他们的国王,杀了一个又一个,连着杀了三个。杀国王这件事不算有趣,有趣的是,杀完了一个,兄弟们消了气,又开始着急,没有国王怎么行?于是连忙张罗着再找一个。显然,越人的国王基本上是养来杀的,近似于家禽家畜。于是,有任职资格的人们惶惶不可终日,生怕有一天大家伙儿呼啸而来,宣布他是王。就这样,第三个倒霉蛋又被杀死了,消息传来,一个名叫“搜”的王子掐指一算,这回怎么着也该轮到我了。谁都不想当家畜,搜也不想,于是开了后门,一溜烟上了山藏进了山洞。但是,该王子的名字就没起好,他偏偏叫搜,他要叫“溜”,事情或许就不至于像后来那样。
评分有趣的灵魂,有趣的文字。
评分惊其才华性情,“二子乘舟”之解竟落在洁癖上,举例是神来之笔。寤生单列一章,是春秋之始,但恰也是几番读《东周列国志》最在意的人物。
评分敬泽先生也有很六神的一面。
评分那是沉沦崩坏的秋天, 也是万物萌生的春天。 那是中华文明的少年和青年。 他们是我们蛰伏的基因, 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也是我们梦中遥拜的神。 "漫游于春秋,遇见这些人和神,如见星沉海底,如看雨过河源,见出了我自己,看见了生命的低处和高处、深黑的泥泞和灿烂星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