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华,1967年2月生,山东聊城人。现任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任兼职教授。
中国政法大学学士(1989),中国政法大学硕士(1992),中国政法大学博士(1995),北京大学法律学系博士后研究人员(1995—1997),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学者(2002)。1997年起在北京大学法学院任教。
研究领域主要有刑事诉讼法学、刑事证据法学、司法制度、程序法基础理论等。独立出版的著作有:《刑事审判原理论>(1997,2004);《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2000,2006);《看得见的正义》(2000);《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2003):《程序性制裁理论》(2005);《法律人的思维方式》(2007);《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2007)。
《论法学研究方法》是一部有关法学研究方法的学术著作,记录了笔者八年来在这一问题上的所思所想。《论法学研究方法》所要研究的是“如何做研究”、“如何写文章”的问题,全书主要包括法学方法的基本要素——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一、法科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对话之二、社会科学对法学方法的影响等内容。
不厚的一本书,利用业余时间也读了一周多,几口气读完了,感觉不错。 这本书是北大法学院陈瑞华教授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经验之谈和理论总结,对于法学研究者来说应该是很有帮助的。俺虽非法学研究者,但开卷有益,也可以从中吸取点养料。 全书主题主要是指出...
评分不厚的一本书,利用业余时间也读了一周多,几口气读完了,感觉不错。 这本书是北大法学院陈瑞华教授关于法学研究方法的经验之谈和理论总结,对于法学研究者来说应该是很有帮助的。俺虽非法学研究者,但开卷有益,也可以从中吸取点养料。 全书主题主要是指出...
评分躺在床上看完了这本书,觉得有些话不吐不畅,于是又从床上爬下来,坐在电脑前堆这篇文章。 陈瑞华的这本书是我们辅导员推荐给我们的,我们班几乎人手一本,正如《黄生借书说》里所说“书非借不能读也”,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静静地躺了一个学期后,我决定翻翻看,主要...
评分 评分关于陈老师的这本书,确实如上面那位朋友讲的,重复的内容太多了。这本书前两个部分的内容,在后面几个部分反复提到。因为后面有3篇是陈老师2006年到2008年三年在北京大学做的同一题目“法学前沿”的讲座,内容上大同小异。其实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就在前两个部分里面了,不...
后面不停地在重复前文的内容了!!!
评分目前能看到的,写中国法学研究方法最具体和实用的。
评分单是那句“只有最愚蠢的学者才会去研究没有发生过的问题”这句话在这本不到300页的书里就出现了不下20遍。重复的东西太多,实质内容 50页完全可以讲完。有种写论文凑字数的赶脚。
评分内容重复太多了。写得很诚恳,也很有启发。不过我相信5年之后的今天,陈教授可能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吧。
评分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但读了瑞华大大的这本书,虽然由于学术积淀有限,依然无法写出优秀的论文,却还是有种醍醐灌顶、豁然开朗的感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