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举制度变迁史稿》以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的七八百年变迁历程,作为研究对象。书中把官僚制理性行政、帝国政体下的特权分配与权力斗争,以及作为帝国官僚来源的知识群体的动态,作为制约察举制变迁的三个主要动因。由此出发,对大量相关史料进行了考订梳理,在此基础之上,对察举制中的“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及“以名取人”、“以族取人”因素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及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到阐述。从而对这一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向科举制的演变,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
阎步克,1954年生,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著有《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从爵本位到官本位──秦汉官僚品位结构研究》,译著《官僚制》、《帝国的政治体系》,及论文90余篇,论文集3种。
中国古代史上,先后出现贵族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等不同的选官制度,它们分别在不同时期占据主导地位。 察举制,大约在西汉文帝、景帝、武帝时确立,与征辟制度一起,共同构成汉代选官制度的主体。 西汉察举科目分为如下几类:1、贤良方正、直言极...
评分引言 察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帝国政府的一种选官程序,它主要存在于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古代政治和行政制度的发展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贵族世卿世禄制、察举征辟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不同样式的选官制度,它们分别在...
评分①本书对察举制的一些问题做了具体的考辩,并不适合初学者阅读,需要有一定的基础。其中对郡国举孝廉和举廉的考据尤为繁复,其实简而言之,西汉时期的举孝廉并不成熟,到东汉方才成熟发展,西汉举廉者尤多,东汉举孝廉更为普遍。举廉是对现任官员的考察,若史书记载某某为x长、...
评分读完阎步克先生这部《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特别是读到第十四章——“科举的前夜”最后一段话“这样,有七八百年历史的察举制度,终于宣告终结,选官制度史上的一个新时代——科举时代,便由之发端了。”的时候,顿时感觉自己也跟着阎先生一道走完了一段征程似的,遂长舒了...
评分强大的控制力和概括力,干净漂亮~
评分科举像男性的宗教,情教像女性的宗教
评分强大的控制力和概括力,干净漂亮~
评分二流制度好過一流人治。
评分太精彩了!虽然许多考订只能看个大概,也没有判断然否的能力,但全书逻辑推进之清晰以及宏观微观之结合,让人读来无比愉悦。秦晖曾言,重要的不是义理和考据孰优孰劣,而是在二者的交替过程中推进学术,从本书到《士大夫》,从《品位》、《爵本位》到《引论》,阎走的就是这条路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