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的播弄、虐待下悲惨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园的毁灭性结局的《押沙龙,押沙龙!》(1936);写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及其必然结局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等。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圣殿》描绘了一幅被败坏了的南方社会的场景,堪称福克纳揭露和抨击美国南方丑恶现实的最有力的作品。小说情节黑暗狂暴,描写二十年代美国禁酒期间,南方小镇有一帮以金鱼眼为首的私酒贩子,女大学生谭波被男友抛弃后混到这帮人中,惨遭强奸,后又被金鱼眼送进菲斯城的妓院。金鱼眼杀了人,嫁祸于下德温。律师说服谭波庭作证,但她已被金鱼眼的变态性行为磨得精神失常。戈德温还是被死刑,被群众劫出私刑烧死。出逃金鱼眼也终因一桩他并末参与的谋杀案而被判死刑。
看的第一本福克纳的书,那时在书房找了很久,跳过他的代表作《我弥留之际》和《喧哗与骚动》,可能是因为《圣殿》比较薄吧。据说这本书情节性比较强,是根据“大众的品位”来写的,但我觉得读起来还是有点晕,作者叙述的视角有好几个,线索有点跳跃,而且很多关键情节没有...
评分 评分 评分描绘了一幅被败坏了的南方社会的场景,堪称福克纳揭露和抨击美国南方丑恶现实的最有力的作品。我想福克纳也算是痛心疾首,那《乱世佳人》中那道貌岸然的南方绅士们的样貌给撕毁了,让那黑暗丑恶的美国南方社会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所以“圣殿”也算是辛辣的讽刺了。 在二十年代...
评分在这部福克纳自认为最粗俗的作品里,霍拉斯标志的良知和金鱼眼标志的邪恶在本书蜿蜒并行,良知在真正直面邪恶时发现自己也充满了邪恶,而邪恶正如金鱼眼漠然自己的死亡一样,显然是不自知的。良知是知道这些的,但是他无力,害怕,受屈于——他是所有罪人中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对于谭波儿来说,在男人的有色世界里,一个女人至少是可以拥有堕落的权利。在这个18岁的女孩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同类的缩影,她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所带着的“一种天真而超然的虚荣心”——你会和霍拉斯一样绝望地发现,她是不可以拯救的,唯一的拯救就是和她一起死去。她是作为男人眼中永远他者而出现的。她就是欲望。最终,她止于作伪证(欲望是可以骗人的),霍拉斯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所有的生命都消耗并埋葬在“密西西比州一条人行道上一连串逐渐淡却的臭烘烘的小水滴里”。
评分看不下去,支离破碎倒不是最大阻碍,整本书像是故意写得磕磕绊绊,非得给你设障。故事梗概很猎奇,实际上翻开一看尽是莫名其妙的乡巴佬跳跃。
评分在这部福克纳自认为最粗俗的作品里,霍拉斯标志的良知和金鱼眼标志的邪恶在本书蜿蜒并行,良知在真正直面邪恶时发现自己也充满了邪恶,而邪恶正如金鱼眼漠然自己的死亡一样,显然是不自知的。良知是知道这些的,但是他无力,害怕,受屈于——他是所有罪人中最显而易见的一个。对于谭波儿来说,在男人的有色世界里,一个女人至少是可以拥有堕落的权利。在这个18岁的女孩身上,我看到了许多同类的缩影,她在叙述自己的经历时所带着的“一种天真而超然的虚荣心”——你会和霍拉斯一样绝望地发现,她是不可以拯救的,唯一的拯救就是和她一起死去。她是作为男人眼中永远他者而出现的。她就是欲望。最终,她止于作伪证(欲望是可以骗人的),霍拉斯放弃了自己的思考,所有的生命都消耗并埋葬在“密西西比州一条人行道上一连串逐渐淡却的臭烘烘的小水滴里”。
评分375
评分一段简介就完全鞋底了~翻译感觉不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