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
吴宗文,天主教遣使会会士。曾任台湾地区天主教嘉义教区台西天主堂神父、主任。1991年去世.译有《生活在基督内》、《宗教哲学》、《圣奥斯定传》等。
审定者:
高凌霞,台湾辅仁大学哲学系教授。
《天主之城》中译本根据拉丁文原文译出。1971年由台湾商务印书馆首次推出。
在我看来,本书实际上是一本问答书,其背后是反驳异教徒的需要以及奥古斯丁从他自己以及基督教的角度对当时整个世界的认识,以及解释这个世界的尝试。我们说奥古斯丁伟大,但若从现在的目光来看,其论述不少地方都存在漏洞。但在评价历史人物时,我们必须要和他所处的时代联系...
评分一、 奥古斯丁的“古典” 奥古斯丁不能直接阅读希腊文(Peter Brown在他的Augustine of Hippo中指出,这是由当时罗马的教育,尤其是奥古斯丁这样的平民子弟所接受的教育,决定的),他读到的所有“柏拉图主义”著作都是拉丁文译本。不仅如此,从他最初在安布罗斯的讲道中隐隐...
评分奥古斯丁对《上帝之城》的回顾 写作背景 公元410年,西哥特人攻陷罗马城焚烧掠夺。异教徒把此次浩劫归罪于基督教,认为这是不崇拜诸神的报应。p3 写作目的 奥古斯丁为了回应这些异教徒对基督教的污蔑,而花了多年时间,写成这部22卷的浩大著作。p3 本书结构 1-5卷:反驳那些认...
吴默闻姐姐推荐的哲学书,一直看不下去。
评分这一本是台湾的译本,人名地名都不认识要疯了,本来无神论者看着经院哲学的各种煞有其事都已经呵呵整个人不好了还这样,这实在是个悲剧。
评分这本书真的很有意思,特别是其中讨论了许多小问题,值得思考
评分本书推荐,本译本不推荐,每一章的Title谷歌都翻译的比这本好。信达雅,只有雅,不可信,意不答。还不如直接看英文版。
评分核心内容: 第一,本书的直接背景是罗马被西哥特人攻陷,导致了罗马人的恐慌,很多人将这场失败归咎于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奥古斯丁写了这部鸿篇巨制为基督教辩护。 第二,在作者看来,罗马人的传统信仰导致了道德的败坏,也没有保护罗马人免受悲惨命运的打击,罗马的陷落不但不该归咎于基督教,基督教反而救了很多罗马人的命。 第三,作者用“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的对立,强调了基督徒的精神家园和世俗生活之间的矛盾性,由此开启了教会权力与世俗权力斗争这个中世纪政治哲学的核心主题。 第四,作者围绕着“上帝之城”和“地上之城”的开端、发展和结局,论述人类历史的不同阶段,开启了西方哲学对历史的关注以及“历史哲学”的传统。 另外,爱德华·吉本在《罗马帝国衰亡史》里认为,是基督教导致了罗马帝国的衰亡,也并不完全是空穴来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