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知識原理》所蘊藏的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為學人所熟知,毋需贅述。這些譯本過去以單行本印行,難見係統,匯編為叢書,纔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於研讀查考,又利於文化積纍。為此,我們從1981年著手分輯刊行,至2010年已先後分十一輯印行名著460種。現繼續編印第十二輯。到2011年底齣版至500種。今後在積纍單本著作的基礎上仍將陸續以名著版印行。希望海內外讀書界、著譯界給我們批評、建議,幫助我們把這套叢書齣得更好。
关于贝克莱,叔本华在其《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中是这么评价的: “世界即是表象。这个真理绝不新颖。它已包含在笛卡尔所从出发的怀疑论观点中。不过贝克莱是断然把它说出来的第一人;尽管他那哲学的其余部分站不住脚,在这一点上,他却为哲学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而关于贝...
評分 評分【按语:George Berkeley(1685-1753)的《人类知识原理(1710)》与Locke的《人类理解论(1695)》似乎是献给同一个人物即Thomas, Earl of Pembroke。《人类知识原理》的基本思想框架极为简单:绪论中说:没有抽象的观念,只是具体的观念被用来指称诸多类似的观念;正文中则主张...
評分 評分我相信我读的是正版。发现并指出的错误有两处。发现没指出的,至少还有两处,可见此书的编辑不够严谨。这对于原本就晦涩的哲学书而言,是致命的。 存在就是被感知。能看得出这个理论对后来的休谟,康德,叔本华的巨大影响。重感知,轻理性的端倪,已经在这里有所表露。...
最近讀唯心的太多,有點疲勞瞭。。論述還可以
评分清晰·明白·簡潔·
评分首先躺槍的是康德的“物自體”,如沛公所言,康德解決貝剋萊-休謨問題的方法也不過如後來的費希特一樣靠的是“假定”,而這基本上就是經驗論與唯理論的原則問題瞭,諾瓦利斯就說必須要有一個“開端”,不然一切半哲學的錯誤便來源於此,可是經驗主義能夠自圓其說,隻是他們的分析讓德國人覺得太實證以至於笨得要命,而德國人本身的唯心主義用硃光潛的話說便是一場哲學上的浪漫主義運動瞭。而且很明顯貝剋萊在此也是看不上霍布斯與洛剋的。不說瞭,反正到瞭倫理學和神學問題時,大傢雖然具體言人人殊,可是畢竟都是哲學傢,一個更基本的原則是不會變的,那就是堅決反對懷疑主義、虛無主義、相對主義。這樣說來,可以用來理解吳增定的那句話,通往真理的道理有無數條。的確,現象學、精神現象學、耶拿浪漫派、康德、費希特與謝林、休謨,隻是入思方法不同
评分: B561.27
评分嗨,貝剋萊花瞭這麼大篇幅反駁詰難,結果後人不仔細看還翻來覆去揪著他解釋過的問題罵,也是太慘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