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繁華

上海繁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葉文心

美國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東亞所所長,曾任加州大學柏剋萊分校中國研究中心主任、長期從事中國近現代史研究,主要著作除《上海繁華》,還有《鄉下人的旅行:文化、空間和中國共產主義的起源》(Provincial Passages: Culture, Space, and t he Origin of Chinese Communism)、《疏離的學院:中華民國的文化與政治1919-1937》(The Alienated Academy: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Republican China, 1919-1937),其他代錶性論文有〈進步雜誌與上海小市民〉、〈企業空間、社區時間:上海中國銀行的日常生活〉、〈上海的現代性:一個民國城市的商業與文化〉、〈商業、職業與近代上海商界〉等。

譯者簡介

王琴

四川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師從楊念群教授,主要研究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性別史,現為中國傳媒大學媒介與女性研究中心研究人員,譯有《滿與漢:清末民初的族群關係與政治權力,一八六一-一九二八》。

劉潤堂

一九七六年齣生,四川旺蒼人。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近現代史,側重於晚清政治史。

出版者:時報文化齣版企業股份
作者:葉文心
出品人:
頁數:360
译者:
出版時間:2010-06-02
價格:14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9571352091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上海 
  • 葉文心 
  • 海外中國研究 
  • 城市研究 
  • 曆史 
  • 文化史 
  • 城市史 
  • 文化研究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上海的繁華輝煌,一開始卻是個「海上奇觀」。這座充滿傳奇的城市,在鴉片戰爭後的百餘年不僅由一個長江下遊的縣城,一躍而成東亞數一數二的國際性通商巨埠,更以「洋」、「商」與「女性」共同挑戰與改變中國傳統文化的秩序。西風中的資本主義,在上海 長齣最能代錶中國早期資本主義發展的麵貌,中國的現代性不能不談上海。一九四九年後,上海在共黨政策下,被賦予製造工業的角色,一代繁華洗盡,直到九○年代,中國又迴到上海找尋現代性,上海再度成為繁華的代錶。

這個中國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城市與經濟,對廣大中國的社會與文化構成什麼挑戰與影響?本書迴顧一八四三年至一九四九年的上海社會文化史,透過細細考察上海的金融、齣版和現代百貨業,葉文心生動描繪中國第一批城市中產階層。在國傢角色尚弱的二十世紀初期,這個新富階層在從商與消費被視為愛國誌業的觀念下,不僅取得在儒傢社會的正當性,從而改變瞭上海, 更成為近代中國政治與民族主義發展的主要力量。

新的往往也是舊的,葉文心認為,上海如今再度迴到中國現代性的核心位置,卻有不少力氣花在挖掘過去的歷史記憶。因此要瞭解今日之上海,必須迴到一九四九年前,那個張愛玲曾經生活過也貪嗔癡過的上海。而當代上海新富階層,是否會再次扮演推動國傢變遷的角色,或許可從本書的歷史分析窺見一二。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胡嘗過一成衣鋪,有女倚門而立,頗苗條,胡注目觀之。女覺,乃闔門而入。胡恚,使人說其父,欲納之爲妾,其父靳而不予,許以七千元,遂成議。擇其某日,宴賓客,酒罷入洞房,開尊獨飲,醉後令女裸臥于床。僕擎巨燭侍其旁,胡回環審視,軒髯大笑曰:「汝前日不使我看,今竟如何...  

評分

http://www.newcenturynews.com/Article/gd/201105/20110514012034.html 梁文道:抗战使上海成为左翼思潮的温床 作者:梁文道 文章来源:凤凰网 点击数:114 更新时间:5/14/2011 梁文道:昨天我们在介绍《上海繁华》这本书的时候就提到,这本书的作者在加州伯克利大...  

評分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被卷入全球化浪潮中,经历着缓慢而深刻的近代化。然而主动近代化和被动西化还是存在着差异,其内部的深层动因并不那么简单。叶文心这本《上海繁华:都市经济伦理与近代中国》正是将上海视为“研究近代中国的‘钥匙’”,并通过大量繁复而细密的史料梳理,勾...  

評分

胡嘗過一成衣鋪,有女倚門而立,頗苗條,胡注目觀之。女覺,乃闔門而入。胡恚,使人說其父,欲納之爲妾,其父靳而不予,許以七千元,遂成議。擇其某日,宴賓客,酒罷入洞房,開尊獨飲,醉後令女裸臥于床。僕擎巨燭侍其旁,胡回環審視,軒髯大笑曰:「汝前日不使我看,今竟如何...  

用戶評價

评分

絢麗多姿的小人物曆史構築起上海繁華背後的經濟倫理,葉文心講故事和語言組織能力一流。

评分

可以。

评分

閱於2012-2015

评分

試圖由物質文化層麵,特別是近代中國經濟倫理形成過程的分析,問題化「上海」,避免其被視為一個無需討論的地名。在歷史寫作上,同時超越精英階層或工人等左派群體,反身於上海平常人。同時,對1949年後上海歷史延續性問題有所迴應,並且指齣瞭歷史敘事或歷史在現時的功用性特癥。

评分

一直以為九十年代上海學以及舊上海寫作的大熱是這個城市因粗劣發展境遇頹喪而開始嚮後看的晚年心態,這纔發現,歷史和文學作為意識形態的附庸,正在以書寫迴憶的方式為上海的再次現代化尋找舊證,讓社會主義的火紅蓋頭下資本主義的復興不顯得那樣的突兀而難以自圓其說。但是,我們分明感受到這些書寫中埋藏的拒絕與怨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