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林语堂自传》内容包括:林语堂自传、弁言、少之时、乡村的基督教、在学校的生活、与西方文明初次的接触、宗教、游学之年、由北平到汉口、著作和读书、无穷的追求、从异教徒到基督徒、绪言、童年及少年时代、大旅行的开始、孔子的堂奥、道山的高峰……
从林语堂的自传来看,他从出生开始就是一个好书之人。其嗜书之程度与钱钟书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凡是这种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如厌恶学校教育但考试极易得高分,虽喜读书却厌恶课堂。在我看来,这两点极难做到。在学校那么多年,我只觉得读书难,书难读,上学对我来说是一...
评分这本书很不错,怎么不错就不说了,因为有无数的人在说。 结合自己的经历说下我自己的看法。我没读过林的其它书,也不是特别了解他,这本书也看的比较粗糙,可能会有些误解,请谅解。 我的背景与林的背景挺相似(高攀下),所以我很希望能从这本书上得到启发,林自己也说了...
评分国学现在是一个很虚的词,尤其是现在的所谓各位国学大师,自新文化运动前后一干大师们纷纷逝去以后,国学已经变成了一个虚词,大家都在雾里看花,处于这个目的,探究一下林语堂的相关。 看的电子版本,分为4个部分: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我的自传/八十自叙(80高寿时...
评分拿起这本书就无法再放下了。同样身为一位基督徒,我很惭愧,一直以来我都很排斥中国传统文化,固执的认为它们跟圣经的真理比起来实在不值得一提。 读了林语堂先生的书,我决定要更加谦卑,去愿意更好更多的认识中国传统的文化,哲学。我应该为此感到骄傲而不是愚蠢的排斥。 从...
评分到图书馆借书的时候,由于书名的翻译的混乱,我一开始借到的是另一本书,这本书集成了林先生的两部自传,分别是他四十多岁和八十多岁的时候写的。同样的经历在不同的人生阅历下,观察他坚持着什么,积累了什么,摒弃了什么,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林语堂出生在中国本土的基督...
林语堂的自传本身是有趣的,但是有一半在写儒道之法实在晦涩难懂
评分此书是林语堂的自传,分为三个部分,前后的《林语堂自传》和《八十自叙》比较好玩,中间的《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充满了宗教哲学形而上的枯燥和无聊。
评分林语堂的自传本身是有趣的,但是有一半在写儒道之法实在晦涩难懂
评分林语堂的自传本身是有趣的,但是有一半在写儒道之法实在晦涩难懂
评分林语堂的自传本身是有趣的,但是有一半在写儒道之法实在晦涩难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