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搞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价“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巩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世间不管什么大师或是名家,他们的“经典”、 “杰作”,终究是一家之言。
林语堂在20世纪30年代就成了国内享誉盛名的幽默大师。在1936年告别上海文坛以后,他在海外专事英文写作,介绍中国文化。曾出版过英文著作三四十种,每一部作品通常都有七八种版本, 《生活的艺术》最为畅销,在美国就出40版之多。美国文化界把林语堂列为“20世纪智慧人物”之一。1975年,在国际笔会第41届大会上,他当选为总会副会长,并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在国际文坛上,林语堂确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
面对这样一位“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的大师和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作家,面对他著作等身、众见不—的洋洋作品,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阅读和吸收他作品中的智慧和养分呢?
大师者,从人到文,有其可观之“大”,也有难以求全责备之“小”。在中国的国门越开越大之际,读读林语堂的作品,看看他走过的道路,对于当今我们更多地了解世界和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肯定是大有益处的。对大师的东西,我们正确的态度和做法应该是取真之“大”,弃真之“孙”,你说是不是这样呢?
Lin Yutang was, in my mind, the best literati to interpret Laotse's and Chuangtse's works into English and introduce Taoism to the western world. As he once commented on himself, he was more keen on Taoism than any other belief. Everyone must per...
评分中国古代曾经有过很伟大的哲人,中国人相信孔子的人文主义,但是另外很重要的便是老子,老子是降世的大宗师。老子曾经描述过扬子江(长江),我也到过扬子江去。老子所讲的道,其实就是我们讲的昆达里尼,灵性的能量。老子是个诗人,他所描述的方式是很隐晦,很微妙的。许多人也...
评分梁漱溟认为中华民族的思想最终会成为世界上的主流思想。道家思想作为中华思想的重要部分,他讲求道法自然,宁心静气,和谐相处,作为中华儿女,我们如何将自己民族的文化传扬于整个世界,是很重的责任。林语堂踏东西文化,评宇宙文章,使西方人对中华文化肃然起敬,一位纽约时...
评分这本书适合35岁以上的人读,太早读,理解不了老子的良苦用心,太晚读,很多事情想明白已晚,会走了不少弯路。 《老子的智慧》里面讲的老子的几个思想: 一.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è),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 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评分老子境界高,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与名乃玄幻飘渺变化莫测不可名状。 “无为则无不治,虚民之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 此亦为愚民之治? “不尚贤,不学道,不求智,天下万物皆顺应其本性。” 不以规矩...
林语堂先生翻译的老庄古话,信达雅
评分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天之道损有余而不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补有余。
评分上士闻道,勤而习之!自勉。
评分一丝不苟的林语堂
评分除却了文字的晦涩,读起来轻松自然,又充满启迪。如果看过于丹讲的老子,其实不难发现基本观点都来自于这本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