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榮獲1995年度列文森圖書奬的優秀史學著作,以1916-1928年間的中國社會變遷為背景,通過描述浙江政治精英瀋定一(玄廬)在三個不同場域(上海、杭州、衙前)的含義不同的活動,剖析他由此形成的復雜個人身份和社會網絡,揭示瞭韆百_萬人民在其日常生活中的細小抉擇對曆史形成的巨大作用。本書主人公在種種激蕩中的傳奇經曆和遇刺遭際,還有助於探究國民革命失敗及此後的政治體製形成的原因。
本书是萧教授近年研究1920年代中国革命的力作。本书以1916-1928年间的中国社会变迁为背景,通过描述浙江政治精英沈定一在上海,杭州,衙前三个不同场域的含义不同的活动,剖析他由此形成的复杂个人身份和社会网络,揭示了千百万人民在其日常生活中的细小抉择对历史形成的巨大...
評分书籍是2010年版本,读书过程中发现几个常识错误,不知道是译者还是著者的错误,尚待考证原文。 1.p155,言及沈定一于是年8月去广州参加国民党“二大”,但检索所致,该年,1924年,于广州召开的是国民党一届二中全会,讨论的是国民党融共问题。而国民党“二大”于1926年1月于广...
評分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别具一格的写法 。每章节都引用沈定一这个主角写的书最为文章的开头。在叙述人物时,穿插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看法。像看一场戏,有远景,有近景。 以下是一些书摘和我对此的理解: “随着1905年科举取士的废除,作为社会概念的“绅”的特殊地位开始没落。” ...
評分萧邦齐(R. Keith Schoppa) 对沈定一的研究主要也是围绕几个明显具有政治意 义的场所展开讨论。他认为,历史研究“应当对空间予以更多的关注”,作为大都市的上海、省会的 杭州和乡村的萧山衙前,沈定一在这三个活动场所其“整个身份序列的结构和含义是随着区域背景 的差别而变化的。
評分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别具一格的写法 。每章节都引用沈定一这个主角写的书最为文章的开头。在叙述人物时,穿插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看法。像看一场戏,有远景,有近景。 以下是一些书摘和我对此的理解: “随着1905年科举取士的废除,作为社会概念的“绅”的特殊地位开始没落。” ...
附錄部分更感興趣
评分個人身份-社會網絡-場所的分析視角,很符閤中國的國情呢。。
评分瀏覽瞭一遍,正文後的一些關於網絡與身份政治的書目可能更有意思~~
评分碩士論文水平,問題很多,比如生硬的將瀋定一的最後十二年經曆塞入與社會身份這一理論框架中,這一理論更加適閤就事論事,並不適用於這種浮光掠影的傳記式寫作;文獻來源單一,既然講社會網絡,卻嚴重缺乏國共、軍閥地主等對立麵的史料,又如何能看齣身份的變遷對瀋定一經曆之影響;先入為主,毫無橫嚮對比,也無深入分析,動輒拿革命反噬自身,中國重名傳統等論斷循環論證;立場毫不客觀,瀋定一在李成虎、宣中華、孔繼榮等案件中的責任或者輕描淡寫,或者簡單推斷其不知情,全然把一個理想主義和暴躁世故並存的中年人當成瞭健忘易欺的老糊塗,更不必說一旦不能解釋瀋定一的沉浮就拿其多病來為理由來為資料的不足開脫。評三星是因為一方麵對20年代國民黨基層組織在江浙地區的變遷有詳細的介紹,另一方麵作者在生搬社會網絡理論時列齣的參考書蠻有價值
评分錯過是一個錯誤,尋找是一個錯誤,重塑是一個錯誤,醒瞭纔發現沒有退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