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俊亚,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特聘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与区域社会生态。著有《规模经济与区域发展——近代江南地区企业经营现代化研究》、《混合与发展——江南地区传统社会经济的现代演变》;译作《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走向“最后关头”:中国民族国家构建中的日本因素》、《腹地的构建:华北内地的国家、经济和社会》;在Modern Asian Studies,Modern China,《历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本书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和作者多年来所做的田野调查,对明清以来淮北社会生态变迁的历程及其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治水、漕运和盐务等政策对淮北的地理、河道、水文、物产、民性及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等的塑造乃至扭曲作用。认为淮北地区之所以从唐宋时代的鱼米之乡演变为穷乡瘠壤,主要是封建中央政府以“顾全大局”的名义而有意牺牲这一“局部利益”的结果。
淮民读此淮民书 涕泗横流难自禁 昔日叹乡无遗迹 今知尽葬河患里 陵寝为先民生次 动辄千里皆赤地 淮泗东注漕盐税 我知漕运两京事 盐课若失东西损 百万民生如敝帚 海运触动既得利 遂知开放淮地兴 清帝自称行仁政 神禹之期无益民 你我尽为彼邻壑 淮泗沂沭无完肤 谁云黄河我母亲 洪...
评分因为读的PDF版,所以拖了很久才把书读完。笔记也没有好好做,前面看的也都忘了,遇到想标记的地方只能拍照,哎,谁让买不到纸质书呢。好在昨天最后一口气看完的一百多页内容还记得。 先读了作者初夜权的论文,然后找来这本书读。因为从小在这片土地上长大,所以读这本书会有更...
评分我既非淮北人,更不是史学家,看这本书无非是“外行看热闹”,不过看热闹也挺有收获。 作者以明清民国为时间范围,以包括苏北、皖北、鲁西南在内的淮河下游地区为空间范围,用四章分别从漕运、盐业、农业、民生等四方面描述淮北社会在中央政府基于政治权力的压迫下的惨状。 ...
评分我既非淮北人,更不是史学家,看这本书无非是“外行看热闹”,不过看热闹也挺有收获。 作者以明清民国为时间范围,以包括苏北、皖北、鲁西南在内的淮河下游地区为空间范围,用四章分别从漕运、盐业、农业、民生等四方面描述淮北社会在中央政府基于政治权力的压迫下的惨状。 ...
过强的行政权力在顶层设计上就出现偏差,为了皇帝祖陵和漕运,牺牲淮北一地,使其成为黄河泛滥地区,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中间的地方精英和中央权力息息相关,缺乏独立的乡绅精神,盐业和土地获益均为政府和地方豪强攫取,外来人垄断经营,百姓几乎无所得;底层百姓面对洪水滔滔和恶霸恶匪,自身卑微,看不到希望,消极恐惧逃避,重视物质武力,轻贱文化,活脱脱的人间地狱。序里借古讽今,今天的北京不也是一样,各种南水北调西电东输,借着政治地位,在不具备自然条件时吸干周围腹地的血汗充盈自己。古人说因地制宜,最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制度设计是不是要在充分考虑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再考虑人的需要?
评分大一统之弊、大一统之恶,莫过于此了
评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马俊亚老师的一部代表作,以中央政权人为造成的水路改道为背景,系统论述这一国家政策的影响之下,淮北地区从富庶的鱼米之乡,转变成交织着贫穷、饥饿与暴力的社会转型过程,进而介绍这一畸形社会生态之下,淮北地区从农业生态、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民风人情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诸多面向。作者梳理运用社会史料的功力和方法,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其在书中一以贯之的对于专制政权之恶与腐败顽疾的批判,也让人感同身受。最值得一提的是本书后记,那种身处贫穷、落后与误解之中,潜心向学,为家乡立史正名的精神,实在让人感佩不已。
评分直接讀最末的結論即可,作者是帶著強烈的現實關懷寫這本書的。以前是淮北,今天是河北,哀民生之多艱!
评分正文当资料集看的,不评价了,,,后记感人,所有贫困地区的人如果出来读文科博士,都该先读一读这篇后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