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绍虞,1893年生于苏州,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古典文学家、语言学家、书法家。“五四”运动前郭绍虞先生就发表了我国第一部的《中国体育史》及《战国策详注》等专著。“五四”运动期间加入新潮社,并任《晨报》特约撰稿员,发表过《劳动问题起源》、《马克思年表》等进步诗文译作。1921年和茅盾、郑振铎、叶圣陶等共同创立了文学研究会,为我国新文化运动做出积极贡献。

郭绍虞先生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福州协和大学、开封中州大学、武昌中山大学、北京燕京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校任教。学海扬帆,七十春秋,为祖国和人民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

在大学执教过程中,郭绍虞先生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汉语语法修辞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撰写了《中国文学批评史》、《沧浪诗话校释》、《宋诗话考》、《语文通论》、《语文通论续编》、《汉语语法修辞新探》等二十多部著作,主编了《中国历代文论选》、《中国古典文学理论批评专著选辑》、《清诗话续编》等著作,特别是在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为建立系统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在国内外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郭绍虞先生在书法艺术和书法理论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和成就。

1984年6月,郭绍虞先生逝世,享年九十一岁。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郭绍虞
出品人:
页数:725
译者:
出版时间:2010-12
价格:9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73899
丛书系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图书标签:
  • 郭绍虞 
  • 文学批评 
  • 文学理论 
  • 中国古典文学 
  • 文学 
  • 古典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批评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中国文学批评史》分为上、下两卷。上卷所述,自古代以至北宋,是文学批评因了文学观念的不同而分途发展的时期。从周秦至南北朝是文学观念由混而析的时期,也即是从文章的形式上以认识文学的时期。从隋唐以至北宋,是文学观念由析而返于混的时期,也即是从文章的内容上以认识文学的时期。下卷所述,自南宋以至清代,是文学批评理论建立的时期。所以上卷中讨论问题的重心,是文学性质与方法的讨论,而下卷的重心,又转移到批评理论的讨论。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1.批评史的“学科”问题 批评史成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是以西方的知识框架来审视中国的文学史以及文学理论。从《京师大学堂章程》到各名家的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在一个世纪的不断建构中,成为了一个学科。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高点,以刘勰《...  

评分

1.批评史的“学科”问题 批评史成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是以西方的知识框架来审视中国的文学史以及文学理论。从《京师大学堂章程》到各名家的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在一个世纪的不断建构中,成为了一个学科。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高点,以刘勰《...  

评分

1.批评史的“学科”问题 批评史成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是以西方的知识框架来审视中国的文学史以及文学理论。从《京师大学堂章程》到各名家的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在一个世纪的不断建构中,成为了一个学科。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高点,以刘勰《...  

评分

1.批评史的“学科”问题 批评史成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是以西方的知识框架来审视中国的文学史以及文学理论。从《京师大学堂章程》到各名家的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在一个世纪的不断建构中,成为了一个学科。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高点,以刘勰《...  

评分

1.批评史的“学科”问题 批评史成为一门学科起源于20世纪初,是以西方的知识框架来审视中国的文学史以及文学理论。从《京师大学堂章程》到各名家的批评史,中国文学批评史在一个世纪的不断建构中,成为了一个学科。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公认的高点,以刘勰《...  

用户评价

评分

学文学必须有

评分

郭老一直在给我们讲道理,可惜我听不太懂,而且模式有些久远。但可见的是他提出的道与儒的传统的源流还是得蛮深刻的。道家用神与自然,文学在儒家回到了荀子的文本。

评分

流水账,但也不至于毫无价值

评分

郭先生的批评史体例不大一样,不光重文论家之文论,也重学者、道学家,材料组合和处理得很好,只可惜不太适合入门。唐宋之前以文学独立,之后以复古潮流为线索,确实适合搭建整体框架。

评分

惊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