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历南(Morris L. Bian)是美国奥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曾获奥本大学创造性学术研究成就奖(2009)。现任20世纪中国历史学会会长(2010—2012)。在20世纪80年代,致力于美国历史研究,参与编写《美国内战与镀金时代:1861—19世纪末》(人民出版社,1990,2005)。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中国历史,着重探讨中国现代政治、经济,以及社会制度的演变。
本书揭示了中国国营企业制度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单位制度,这并非单纯的外来之物,而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面临强大的外敌侵略,在种种内忧外患的严酷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各界人士逐步创造并不断完善的经济制度。它发端于晚清洋务运动时期的官办兵器工业,最终在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统治区的重工业与兵器工业中得以形成。在书中,作者将中国国营企业体制的根本性特征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官僚治理结构,二是独特的管理与激励机制,三是企业内部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与福利。在此基础上,作者形成了阐释中国国营企业制度产生的理论框架,分别从兵器工业的发展、重工业的扩张、企业的治理结构、企业的管理与激励机制、企业提供社会服务与福利、国营企业与“单位”的得名等七个部分来展开论述,中国国营企业制度的形成表明了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之特征。
中国人应该都不会对“单位”感到陌生,尤其对于那些在1990年代之前度过青春期的城市居民来说,那几乎和他们的生活世界重合:许多大型国营单位甚至开办幼儿园、学校(常冠以“某某子弟学校”之名)、电影院、商店、乃至电视台,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几乎所有生活需求。这种无...
评分国企是大一统体制的内在需求 作者:梁小民 2012-03-18 01:33 东方早报 http://epaper.dfdaily.com/dfzb/html/2012-03/18/content_598805.htm http://www.dfdaily.com/html/1170/2012/3/18/761824.shtml 必须从中国制度的源头,从更广泛的历史中来理解国有企业的渊源。也只...
评分中国人应该都不会对“单位”感到陌生,尤其对于那些在1990年代之前度过青春期的城市居民来说,那几乎和他们的生活世界重合:许多大型国营单位甚至开办幼儿园、学校(常冠以“某某子弟学校”之名)、电影院、商店、乃至电视台,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几乎所有生活需求。这种无...
评分阅读指数:8.5 时间消耗:12小时 8月推荐这本卞历南的《制度变迁的逻辑》,主要讲述中国国营企业的前世今生。卞先生既是作者也是译者,大大减少了翻译带来的误差,虽然有那么几处翻译还是有疏忽,但完全不影响这本书的巨大价值。一般认为,1949是一个分水岭,国营企业在新中国...
评分阅读指数:8.5 时间消耗:12小时 8月推荐这本卞历南的《制度变迁的逻辑》,主要讲述中国国营企业的前世今生。卞先生既是作者也是译者,大大减少了翻译带来的误差,虽然有那么几处翻译还是有疏忽,但完全不影响这本书的巨大价值。一般认为,1949是一个分水岭,国营企业在新中国...
在抗日之前,中国官商结合得其实还算不错,如果再多给10年,中日之战,国共之战的结果可能是两样。
评分前言和结论中的观点与书的主体内容完全对不上。。。既然要证明建国后国营企业制度与建国前的国民党企业有连续性,那就要做一点两者组织管理方面的比较啊,仅仅说明国民党时期就建立了“单位”制度有什么用啊,难道和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制度会是一模一样吗?前言文献综述水平很高,前半部分太枯燥无聊无用。后面就很精彩,第五章的材料很有趣;第六章的历史剖析也很真切;第七章的思想史和国家政策演变分析就尤为有说服力:即国营工厂为代表的单位制度确实在民国就有了。
评分历史的延续性并非原来想象中的那么脆弱。
评分这书相当不错。
评分这书相当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