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要義

中國文化要義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梁漱溟(1893—1988),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傢、教育傢、社會改造運動者。生於北京,原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學任教,七年後投身農村,從事鄉村建設運動。抗戰中為促進國共團結抗敵而奔走,參與創建民盟;勝利後又參與國共和談,為和平建國而努力。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及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但心思之用更在於人生問題之研究。一生用心於兩大問題: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為此兩大問題而思考而行動,終其一生。主要著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印度哲學概論》、《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與《人心與人生》等。

出版者:上海人民齣版社
作者:梁漱溟
出品人:世紀文景
頁數:300
译者:
出版時間:2011-6
價格:3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08098466
叢書系列:梁漱溟作品集
圖書標籤:
  • 梁漱溟 
  • 中國文化 
  • 文化 
  • 哲學 
  • 中國 
  • 社會 
  • 社會學 
  • 國學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目錄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梁漱溟作品集全新整理 權威文本

梁漱溟先生中國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較的經典作品

我不是“為學問而學問”的。我是感受中國問題之刺激,切誌中國問題之解決,從而根追到其曆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尋個明白。

我著有《中國文化要義》一書,內容觀點自認為分析中國老社會的構造(或雲結構)有精到之處。——梁漱溟

梁氏為一肯用心並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國以來,肯對國傢根本問題用心,從而提齣其主張如梁漱溟者,實在不多。——鬍鞦原

———————————————————

———————————————————

本書為梁漱溟作品集之一,其餘兩本為《鄉村建設理論》和《人心與人生》。2005年前後這三本書都曾作為“世紀人文係列叢書•世紀文庫”係列齣版。《中國文化要義》多次加印,纍計印數達36000冊。這次為新版,改變瞭開本與定價,增添瞭一些珍貴的手跡照片,並增加瞭部分附錄,使其更具權威性與收藏價值。

本書被譽為中國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較的經典作品,書中充滿著“問題意識”。每個人從少年起就迴避不瞭的人生意義問題,古老中國在清末以來所遭逢的民族前途問題,都把梁漱溟引嚮同一個中國文化。在梁漱溟看來,中國文化既是這兩大問題的根源,也是這兩大問題的解答,關鍵在於如何來認識這種文化。對中國文化本身,梁漱溟也從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入手來探討。中國的知識、經濟和政治無一稱強,卻何以曆史悠久、廣土眾民,以至於麵對強悍日寇仍能持久抵禦?人們總說西方人是個人本位、中國人是社會本位,但如何解釋中國人的“一盤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國文明那麼早就燦爛輝煌,但何以一直沒有發展齣像樣的科學體係?中國缺的是民主本身,還是西洋近代國傢那樣的民主?……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作为一本四几年的书真是该给五星,能如此深入剖析中国文化,梁漱溟厉害。这书162页一句话很有意思,看得我简直以为他说的是Wen总.理了,梁漱溟是这么说的“中国制度似乎始终是礼而不是法,其重点放在每个人自己身上,成了一个人的道德问题。”看到这话,我一下子想到他,说的真...  

評分

梁先生确实是一个新起点,中国文化复兴的一个新起点。 其一、揭开了中国文化活力之根源,并回应西方; 其二、身体力行乡村建设,立乱世而不移志。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1、回归孔孟,安置心灵; 2、从孔孟之精神出发看现代社会中的新伦理,形成新共识; 2、从族群整体竞争...  

評分

一、成书的背景 从历史的角度来讲,《中国文化要义》成书于1941到1949年,期间经过了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可谓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风起云涌的一段时期。一方面,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始终处战乱之中,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受到了西方的冲击,知识分子试图突破几千年来中国社...  

評分

人类文化通常以宗教为开端,在日后的发展过程中又以宗教为中心。宗教是道德,礼俗,法律的寓所。在西方,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会被视为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宗教有统摄凝聚作用,它使得不同的人因着共同的信仰而走到一起来。宗教也有驯服的作用,它使得人心归顺,使得人克制内心...  

評分

近两年从解决个人思想困惑走向中华古典的探索,进而对“我是谁”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但到现在我仍然很不理解我自己以及我生活于斯的这个族群。对于这个族群的历史与性格,清末以来许多富有洞察力的头脑给出了各具特色与启发的阐述,我辈不敢在学识浅薄之时多有品论,确...  

用戶評價

评分

現在人受瞭20多年的全套教育以後分析判斷洞察的能力比前輩精英20多歲時差遠瞭,不知年紀大點能否趕上

评分

集東西方stereotype於大成之書。以西方文化樣態為參照體係,卻預先就帶著情緒與傲慢,凡涉及西方文化特徵之處,幾乎都是罔顧事實,自說自話——否認西方有傢庭(倫理)甚至否認西方有倫理學;否認西方有職業分化,認為西方人沒有“嚮內探求之精神”,隻重器物,全然晚清大臣口吻——例子不勝枚舉。西方的“東方學寫作”是建立在殖民的傲慢與種族的歧視之上,從黑格爾等人對於中國的認識就可見一斑,而中國的“西方學寫作”(姑且稱之)則是建立在老大帝國對於傳統抱殘守缺、沉迷不破的迷夢之上,可見“中國夢”傳統淵源。而在涉及中國文化要義研究的部分,又是預先帶著立場,站在唯物史觀的對立麵,一切寫來,皆是意氣。此書意義,在於看晚清民國時期古典士人在現代化語境中的處境與心境。

评分

半白不白讀起來很纍的。雖然我也是翻著看 我還是假裝自己讀過瞭吧

评分

要之,中國一切優勢劣勢全在一個”理性早熟”上。理性不同於理智,乃通乎天地萬物不錮於求生機械之人類本性。由理性早熟而形成瞭倫理本位與職業分途之社會,形成瞭重情重義,自立安分之風。同時也造成瞭本能被理性抑製,從而經濟科學,武力政治不得發展之局麵。

评分

集東西方stereotype於大成之書。以西方文化樣態為參照體係,卻預先就帶著情緒與傲慢,凡涉及西方文化特徵之處,幾乎都是罔顧事實,自說自話——否認西方有傢庭(倫理)甚至否認西方有倫理學;否認西方有職業分化,認為西方人沒有“嚮內探求之精神”,隻重器物,全然晚清大臣口吻——例子不勝枚舉。西方的“東方學寫作”是建立在殖民的傲慢與種族的歧視之上,從黑格爾等人對於中國的認識就可見一斑,而中國的“西方學寫作”(姑且稱之)則是建立在老大帝國對於傳統抱殘守缺、沉迷不破的迷夢之上,可見“中國夢”傳統淵源。而在涉及中國文化要義研究的部分,又是預先帶著立場,站在唯物史觀的對立麵,一切寫來,皆是意氣。此書意義,在於看晚清民國時期古典士人在現代化語境中的處境與心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