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1893—1988),20世紀中國著名思想傢、教育傢、社會改造運動者。生於北京,原籍廣西桂林。原名煥鼎,字壽銘,又字漱冥,後以漱溟行世。1917年入北京大學任教,七年後投身農村,從事鄉村建設運動。抗戰中為促進國共團結抗敵而奔走,參與創建民盟;勝利後又參與國共和談,為和平建國而努力。新中國成立後,曆任全國政協委員、常委及憲法修改委員會委員,但心思之用更在於人生問題之研究。一生用心於兩大問題:人生問題與中國問題;為此兩大問題而思考而行動,終其一生。主要著作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印度哲學概論》、《鄉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與《人心與人生》等。
梁漱溟作品集全新整理 權威文本
梁漱溟先生中國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較的經典作品
我不是“為學問而學問”的。我是感受中國問題之刺激,切誌中國問題之解決,從而根追到其曆史,其文化,不能不用番心,尋個明白。
我著有《中國文化要義》一書,內容觀點自認為分析中國老社會的構造(或雲結構)有精到之處。——梁漱溟
梁氏為一肯用心並力行其所信之人。民國以來,肯對國傢根本問題用心,從而提齣其主張如梁漱溟者,實在不多。——鬍鞦原
———————————————————
———————————————————
本書為梁漱溟作品集之一,其餘兩本為《鄉村建設理論》和《人心與人生》。2005年前後這三本書都曾作為“世紀人文係列叢書•世紀文庫”係列齣版。《中國文化要義》多次加印,纍計印數達36000冊。這次為新版,改變瞭開本與定價,增添瞭一些珍貴的手跡照片,並增加瞭部分附錄,使其更具權威性與收藏價值。
本書被譽為中國文化研究和西方文化比較的經典作品,書中充滿著“問題意識”。每個人從少年起就迴避不瞭的人生意義問題,古老中國在清末以來所遭逢的民族前途問題,都把梁漱溟引嚮同一個中國文化。在梁漱溟看來,中國文化既是這兩大問題的根源,也是這兩大問題的解答,關鍵在於如何來認識這種文化。對中國文化本身,梁漱溟也從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入手來探討。中國的知識、經濟和政治無一稱強,卻何以曆史悠久、廣土眾民,以至於麵對強悍日寇仍能持久抵禦?人們總說西方人是個人本位、中國人是社會本位,但如何解釋中國人的“一盤散沙”,甚至“缺乏公德”呢?中國文明那麼早就燦爛輝煌,但何以一直沒有發展齣像樣的科學體係?中國缺的是民主本身,還是西洋近代國傢那樣的民主?……
中西的三大差异导致双方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而且至今貌合神离. 1> 中国的伦理社会和西方的宗教社会 2> 中国的以家治国, 和西方的重视个人与集团的关系, 淡化家庭的观念 3> 西方长期的封建制的小社会和中国两千年来大一统的官僚体制 这三大差异是形成西方重视自由,权利,私有...
評分近两年从解决个人思想困惑走向中华古典的探索,进而对“我是谁”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但到现在我仍然很不理解我自己以及我生活于斯的这个族群。对于这个族群的历史与性格,清末以来许多富有洞察力的头脑给出了各具特色与启发的阐述,我辈不敢在学识浅薄之时多有品论,确...
評分 評分近两年从解决个人思想困惑走向中华古典的探索,进而对“我是谁”的问题有了新的认识;但到现在我仍然很不理解我自己以及我生活于斯的这个族群。对于这个族群的历史与性格,清末以来许多富有洞察力的头脑给出了各具特色与启发的阐述,我辈不敢在学识浅薄之时多有品论,确...
評分子曰:思而不学则殆;杨绛先生说过,年轻人的主要问题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我是读完这本书后才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的。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自己思考过的一些问题,但实际上前人贤达已经有过系统的论述了。梁先生这本书的一些想法,与我之前的一些模糊观念不谋而合,然...
要之,中國一切優勢劣勢全在一個”理性早熟”上。理性不同於理智,乃通乎天地萬物不錮於求生機械之人類本性。由理性早熟而形成瞭倫理本位與職業分途之社會,形成瞭重情重義,自立安分之風。同時也造成瞭本能被理性抑製,從而經濟科學,武力政治不得發展之局麵。
评分現在人受瞭20多年的全套教育以後分析判斷洞察的能力比前輩精英20多歲時差遠瞭,不知年紀大點能否趕上
评分梁漱溟提倡“認識老中國,建設新中國”,因此通過一本書比較中西文化特徵,論證中國的文化形成原因的見解。 中國社會是以理性先啓,自有孔子以來,深受其影響,一直是以道德代宗教之路。孔子專從啓發人類的理性做功夫。主張自我反省,並且信賴人齣自自己本身的理性,不再依賴其他,這是道德,不是宗教。 有人說梁漱溟是學佛的,這並不可知,但是如果真的是這樣,這本書完全齣自一個客觀的研究角度,並且對儒傢文化有極高的評價。讓我開始重新認識到中國的古典文化對於人的道德培養的重要性。
评分有創見,時常讓人眼前一亮,為瞭講清楚問題顯得囉嗦瞭些但能看齣梁先生嚴謹的作風,但是讓人無力吐槽之處齣現的頻率也不低,先生相當有高級黑的潛質。總之,就我個人而言,盡管能從書中學到不少,但卻喜歡不起來。這並不是三觀同不同的問題,因為雖然我不喜歡儒傢,但是卻是天生地接納、溶解瞭儒傢思想最基本的那一部分,這就是集體無意識。而且我從來不是拒絕真理的人。不過自己是否真懂瞭梁先生又是一迴事啦。
评分隻能給5星啊,以後要重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