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学出版社
作者:[美] 乔治·斯坦纳
出品人:启真馆
页数:347
译者:严忠志
出版时间:2011-10
价格:4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8087117
丛书系列:当代外国人文学术译丛
图书标签: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托尔斯泰
  • 俄国文学
  • 文学理论
  • 文学评论
  • 文学研究
  • 文学
  • 斯坦纳
  • 托尔斯泰
  • 陀思妥耶夫斯基
  • 文学
  • 俄国
  • 小说
  • 哲学
  • 思想
  • 人物
  • 心理
  • 现实主义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发表于1960年,已成为研究俄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托尔斯泰延续了从荷马以来的史诗风格,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延续了“悲剧世界观”。本书概括并比较了这两种不同的文学视角。作者着重分析指出了两位大师的文学观、文学作品在哲学、文化方面的深远意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理解俄罗斯文化的机会。

作者简介

乔治·斯坦纳(George steiner),当代最杰出的知识分子之一,不列颠学会会员。1929年出生于法国巴黎,以德语、法语、英语为母语。先后在哈佛大学和牛津大学获得硕士及博士学位。曾任《经济学人》杂志编辑,后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剑桥大学、日内瓦大学等知名学府,教授比较文学课程。研究领域涉及文学理论、比较文学,并提出了重要的“翻译四步骤”理论。斯坦纳著作等身,主要作品包括:《托尔斯泰或陀思妥耶夫斯基》、《悲剧之死》、《巴别塔之后》、《马丁·海德格尔》、《何谓比较文学》等。2007年,获得阿方索·雷耶斯国际奖。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参考文献
索引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尼采说,“我从他那里获得了有价值的心理学资料,所以我才如此重他,崇拜他。” 一、黑夜到底给予了什么力量?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写作时间通常是在夜晚,他七点半起床开始工作,一直到第二天早晨五点。据他在日记中记载,在黑夜工作,可以免受外在事物的打扰。作家在黑夜写作...  

评分

作为一本学术性很强的文论,出乎意料地很好读。作者出色的文笔和深入浅出的论证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当然,译者流畅通顺的译笔也同样功不可没。 托翁和陀总作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两座奇观,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自从首次创造性地将两人进行对比研究,相...

评分

作为一本学术性很强的文论,出乎意料地很好读。作者出色的文笔和深入浅出的论证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当然,译者流畅通顺的译笔也同样功不可没。 托翁和陀总作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两座奇观,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自从首次创造性地将两人进行对比研究,相...

评分

作为一本学术性很强的文论,出乎意料地很好读。作者出色的文笔和深入浅出的论证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本书的可读性,当然,译者流畅通顺的译笔也同样功不可没。 托翁和陀总作为俄罗斯文学史上的两座奇观,全面而深刻地影响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自从首次创造性地将两人进行对比研究,相...

评分

列夫·托尔斯泰(Lev Tolstoy),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用户评价

评分

斯坦纳是透彻、中肯而且不枯涩的。托翁醉心理性和事实,渴求真理;陀氏蔑视理性,追求神秘主义。把他们放在一起,评析各自的文本特点,比较他们的差异,实际上是对俄罗斯两条分岔的文学道路的回顾和探索。兼及史诗传统,现实主义文学创作,其他作家以及批评理论的发展。庞博的论述凸显作家人格与创作的对应。正如萨特论述福克纳所言:“小说技巧总是让读者领悟小说家的哲学理念。”

评分

现在的文学鉴赏/研究已经不叫人去明白什么叫好小说或者写的好了。这本书,翻来覆去看了三遍,还是觉得bug级的好——鉴赏功力,以及用语言传递细微感受的能力都是最一流。对这两个人的小说视如家珍的人,如我,大概会一边觉得斯坦纳所说一语中的,正是心中模糊所感,一边被他三两引文所阐述而自己忽略未能领悟的小说内在逻辑刺激得哇哇叫。我的文学引路人是这两个“世界上相距最远而又同样伟大的小说家”,真好。

评分

这是一本谈论两位大家的大家作品,值得与众分享。顺便提下,翻译翻得非常不错。

评分

全书花费大量篇幅论证托氏承继荷马的史诗性创作与陀氏的戏剧性创作特点。第一章以极其宽广的视野对比俄、美与欧洲文学,展示前者如何在继承后者的情况下以自身特色后来居上,堪称大手笔。在分别探讨托、陀的二、三章,分析两人尤其是陀氏与西欧文学传统关系的部分值得注意与细究,这一部分的影响方面列举了哥特、弑父-虐童、地下人、双重人格等传统。第四章阐述前面分析的形式与技巧背后的“信念和神话”,探讨形式如何影响了信念的塑造,探讨两者间如何不可分割、互相影响,并以对后者的细致分析来论证第一章已出现的全书的重要论点:托、陀的作品凭借其与欧洲小说久已佚失的宗教性传统的关系所展现的严肃性与深刻的形而上学品质而成为顶尖之作。《包法利夫人》屡次成为靶心。对战与和、安娜、群魔的细读及全书最后两人对比的大段总结是最为精彩之处。

评分

文学评论的典范,没有仅仅局限于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讨论,而是从欧洲、俄罗斯、美国文学层层切入,包括福楼拜左拉巴尔扎克福克纳等诸多作家都给予了评论。作者从文本的角度出发,多次将托尔斯泰和荷马进行比较,两者都具有史诗性质,而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与莎士比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戏剧因素不断地出现在其作品之中,解读全面深刻,看完以后想立刻把两位大师的作品重读一遍。“书籍只有被理解时才算被发现。”“文学批评应该出自对文学的回报之情,文学批评的任务既不是品头论足,也不是肢解分割,而是牵线搭桥。文学批评者应对艺术抱着热爱之情,经常痛苦地意识到,自己的技艺与作者之间存在着差距,只有这样,文学评论者才能起到牵线搭桥的中介作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