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军,祖籍广东,1953年生于上海,长在北京。十五岁到工厂做工,十六岁做农民,十九岁当兵,二十五岁成为新华社记者。三十岁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三年后获得法学硕士学位。现为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
凌志军是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被誉为“中国的威廉·曼彻斯特”、当代中国记者的“标杆”。2003年《南风窗》年度人物。他的每一本书都引起巨大反响。他拥有广泛的读者。他在过去十多年间连续出版九部著作,全部进入畅销书排行榜。他的著作还以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出版。
◎2007年出版的《中国的新革命》,被境内外媒体和研究机构评为当年“值得记忆的好书”、“年度商业书”、“最佳商业图书”。
◎2005年出版的《联想风云》,入选当年“最佳风云榜”,并获得“2005年度北京地区最佳版权输出图书奖”。
◎2003年出版的《变化》,被中国大陆媒体评为“年度图书”,同时在台湾获得“开卷好书奖”。
◎2000年出版的《追随智慧》,被媒体评为当年“最佳纪实文学”。
◎1998年和同事马立诚合著的《交锋》引起轰动,也引发了激烈争论,成为当年“中国第一畅销书”。
◎1996年出版的《历史不再徘徊》,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优秀图书奖”。
《联想风云:关于一个人、一个企业和一个时代的记录》内容简介:《追随智慧》、《联想风云》、《中国的新革命》这三本书,都是在2P世纪第一个十年完成的。从很多方面看,中国在这几十年经历了西方世界几百年经历过的变化,但是从另外一些方面看,这个国家仍然顽固地保留着旧时代的特征。中国人第一次被日新月异的商业革命所激励。这又导致了他们对意识形态革命的普遍的厌恶和摈弃。新革命取代了旧革命,对于利益的追求成了人们行为的动机。这是一个伟大的进程,包含着一连串耀眼的成就.也包含着层出不尽的丑陋勾当。光明与黑暗交织在一起,新思想和IB思想此起彼伏,促使我的写作发生了一个改变,从关注这个国家的政治进程转而描述她的商业进程。
我没有试图印证官方的立场,也不想刻意追踪市场的风向标。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唯上和媚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名利场上的阶梯。然而我们如果回过头去看,就会发现历史是不懂人情世故的,它通常会让很多最权威最聪明最有名望的大人物显得可笑和无足轻重,也会让一些小人物变得伟大和不可磨灭。
这本书像一部连续剧而不是电影。好看,随便哪章都能接着往下看,但是掩卷合上除了感慨时代和企业的变迁,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全书充满了精彩的细节和描写,充满了大气宏观通晓中外又深入浅出的行业和时代背景,很生动很平实叙述了联想的聚散离合起起落落和各色人物个性,就像...
评分在联想头20年的发展过程中,柳传志的烙印是永远不可磨灭的。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象柳这样的人,不可能有联想的今天。 联想创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当时的中国正值改革开放初期,虽有很好的历史机遇,但社会的观念尚不如今天如此开放。柳传志在年进不惑开始自己的创...
评分一直对联想比较感兴趣。大概中国IT业唯一让人觉得有现代感的公司吧。联想收购IBM PC部门后再度成为热点,这本书也应运而生。 买了一本,看过后,感觉比较失望。以前看过凌志军写的关于微软的书,典型的记者笔调,感觉有点夸张。这本书也一样,缺乏历史感。读起来觉得比较散乱。...
评分这句话据说是陈惠湘第一次完整的提出来的,当时的陈惠湘30岁(1960年出生,他当时在公关部,郭为是公关部经理),后来以这句广告语为核心拍了一部广告片,我到现在还能回忆出片子中的画面,那只大猩猩、联想电脑和“叮咚叮咚”的音乐。其实,人类失去了联想,没人知道这世界会...
评分这次旅行中,最受益的不仅仅是美丽的风景,同时还有的就是在回程中,读了这本书,之前总是断断续续的再读,但是没有体会过里面的意思,这次读完以后,感触很多。 书写的很真实,基本上是用叙事的方式介绍了联想的成长历程。 总结书中重要的几点如下: 1 企业的成功...
一气读完。过瘾。2018.04.09
评分可读性很强。历史果真是成功者的注脚。
评分企业商业史,还不错,可借鉴,有笔记
评分看完联想风云,发现联想这企业不能去,核心竞争力就是品牌,没技术没管理没服务,品牌的打造又是一半靠柳传志的体制内关系、一半靠广告砸钱,那柳传志退了这企业不就完了嘛 凌志军的书不能看,散乱,核心问题也不敢或者没能力分析透彻 那联想为什么成功?柳传志极其善于运用体制的优势和弊端、善于与人斗,杨元庆引进的分销模式,也许2004年后还有朱立南的投资眼光
评分一气读完。过瘾。2018.04.0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