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左琴科生于波尔塔瓦(今属乌克兰)。著名讽刺作家,他对社会现象针砭时弊的讽刺让他在1920年代到1930年代都广受欢迎。代表作有《贵妇人》(1923)、《澡堂》(1924)、《新经济政策的怪现象》(1927)、《米凯尔•辛亚金》(1930)。1943年他开始创作带有半自传性质的作品《日出之前》。1946年,由于受到日丹诺夫的批判,左琴科被开除出作协,《日出之前》的第二部分也被禁止出版。直到近三十年后,左琴科早已去世,这本书才以完整的面貌跟读者见面。
本书是著名作家左琴科后期的代表作。译者戴骢在翻译、推介苏俄文学方面,在国内享受盛誉,是著名的俄罗斯文学翻译家。
这是一部散文体科学文艺小说。左琴科青年时代曾罹患精神忧郁症,希望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巴甫洛夫条件反射学说入手,来寻找精神忧郁症的根源。《日出之前》详细记述了左琴科的精神追溯之旅:他回忆了从幼年到青年有关人生的130多个生活片段,然后通过自我心理疗法,借助理性的力量,使心灵达到和谐,获得幸福,最终摆脱了精神忧郁症。
这是一部教人怎样获得幸福的书,但在苏联却长期被禁止出版,左琴科身前也无缘得见此书完整出版。译者戴骢非常喜爱左琴科,他以满含深情的笔墨重现了左琴科笔下的一个贵族青年三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他的困惑与挣扎,反省与抗争。这些凝聚着作者与译者心血与情感的文字,今天读来,仍然让人唏嘘和心动。
对俄罗斯文学稍有了解的人都会对其中的知识分子形象印象深刻:大都病态,瘦骨嶙峋,脸色苍白,神经质,形神憔悴,神情冷漠,极度忧郁。诗人勃洛克在一篇关于果戈里的随笔中就如此描述已经逝去的作家:“倘若果戈里现在还活在我们中间,我们对待他的态度也会与其他多数同时代人...
评分这就是百花已经出过的《日出之前》。有道德的作者或译者,改名出版以往作品的时候,应当尽力加以说明。同一作者或译者改名出版以往作品而不予以注明的,尤其无耻。连这样最起码的出版规则都没有建立的国度,如此没有道德感、责任心的文化,对什么都是遵守是你乐意、不遵守是我...
评分一口气读完了,感觉左琴科的文笔果然洗练,结构安排也很前卫,好读并能引人思考,但可怜这部奇书出现在一个错误的时代,幸福的钥匙为作者找来了不幸,想想就让人唏嘘!
评分如果用回忆可以找到人生忧郁的根源,这又能怎样呢。左琴科的忧郁在儿童时期就已经显现,所以作者回溯到婴儿时期的饥饿和乞丐的双手是有些牵强附会了。至于真相也许他比读者更为清晰。忧郁的人格未免是不幸福的,既然是深藏心灵的烙印那又何必将之捧出使之重见天日。忧郁的...
评分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左琴科的作品,很庆幸厉害戴骢先生让我们读到这么一个优秀作家的作品,没有让他被历史所遗忘。 幸福的钥匙,标题看起来像一本心灵鸡汤,读起来就是一本真真实实的小说。读第一遍时,让人感觉像一个人写的日记,后面几节又像是本学术著作,专业名词让...
学校给的一版。没想到这书我有这多版本,哈哈~~
评分有趣
评分治疗抑郁症。
评分今天再从作者所追求“科学文艺小说”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无疑是失败了。尤其是粗陋的心理学知识强加在下半部章节中,在我不知道所谓的“科学文艺小说”之前,我还以为这些是他在斯大林时代为了能够描写真正的生活而不得已给自己涂上的油膏。谁知道他是真的要写“科学文艺小说”。另外这本书封面上架建议是“世界散文”,连译者戴老也觉得左琴科也是用了散文的笔触。我倒觉得他写的是巴别尔的那一类非常纯粹的小说,他们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蓝本,写得又都是那么忧郁,克制而又动人心弦。如果把下册去掉,只保留上册的前95%,这本书就非常完美了,在本书里他证明了他绝不仅仅只是一位讽刺作家。
评分或许那些无病呻吟者是出于此种观点——认为忧郁的,消极的,悲观的情绪抑或姿态,能表现抑或彰显出他们某些不为人知的,优越感。 毕竟这么句话说过“忧郁的气质有助于深刻思考,并伴随着才华”,然而恰恰是毫无体验感的忧郁让人觉得颇为不齿。还是那句话,有时候,无病呻吟比麻木不仁更可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