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虹
1957年出生于杭州。自1977年起先后考入南京医学院医学系、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和南京大学历史系,并分别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已出版专著《现代社会心理学》(上海,1997)、《现代社会心理学史》(北京,1993); 译著《萨摩亚人的成年》(台北,1990)、《社会学习理论》(台北,1995)、《人格,文化的积淀》(长春,1989)、《社会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贵州,1991) 等。另在《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历史研究》、《社会学研究》和《读书》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在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 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 农村社会经济和广大农民的思想、心理、行为、思维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本书根据大量史料和实地调查 对此作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特别是对“苏南模式”和 “温州模式”的比较研究, 提出了许多启人思索、令人信服的观点。 政策制定、经济管理或社会科学研究 诸多部门的读者,通过本书都将对中国沿海农村社会与经济的走势有一个较全面、清晰的了解。
――厉以宁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 对中国农村和农民问题的研究, 历来是中外学者所关注的重大课题。 本书首次系统考察了近代以来尤其是1949年后, 随着江浙农村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 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发生的明显嬗变。 这无论在社会史领域还是在社会学领域, 都称得上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研究。 本书的出版, 填补了社会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对认识中国近代社会、认识中国农村, 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
――蔡少卿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有些看处
评分有些看处
评分基于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里以小见大的分析方法,在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指导下,全面考察近代以来的经济社会变迁对江浙地区农民心理演化进程的影响,并对比研究苏南与温州不同发展模式带来的农民心理特征的差别。无论是具体论述还是研究方法,都很受益。
评分哼。
评分史学的视角多于社会学的视角,能看到博士论文里的青涩,但在社会背景和社会心理之间架起的桥梁有很好的示范效果。建国后的两章读起来更有收获,解开了很多以前的疑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