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拟剧论的倡导人。生于加拿大曼维尔。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3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196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1945—1951年间曾在设得兰群岛从事实地研究。他以个人经验观察的结果为主要资料来源,对社会互动、邂逅、聚集、小群体和异常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他首创了“拟剧论”。认为人赋予社会秩序或特定行为以意义。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社会成员在社会舞台上扮演多种角色,使自己的形象服务于欲达目的。他还提出“污记说”,认为先赋的或自致的污记贬低了个人或群体的价值,限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人们一旦给异常行为者标上污记,他们就走入了“越轨生涯”,结果是异常行为被强化。戈夫曼的著作和理论在美国社会学界得到广泛的赞同。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交谈方式》(1981)等。
戈夫曼把日常生活中展现在人前的活动称为表演,在不同的场合人们会扮演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说话方式和行为准则。这些不同的场合就是表演前台,戈夫曼对前台的定义是,个体表演中以一般的和固定的方式有规律地为观察者定义情景。在前台有布景有道具,比如办公室的办公电脑,售...
评分“做作”、“装模作样”,在如今是挺严厉的指控。我们洞悉到某些人的言行并非出于本意,更像是在表演做戏,于是用上这些词,宣布我们对伪饰的不满,以及对真诚的忠实。然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这本书首先就利落地指出:每个人都在表演。在其分析下,生活是场景多变的戏...
评分•初版12页冯钢译序,新版无。新版补译一页致谢,对初版作了深浅不一的逐句校改,囿于初版句子结构,未尽如意。新版编辑不太负责,产生大量新错误。 •新版添注了大量术语和人名原文,但依旧是所有注释译成中文,后面又没有参考文献,导致无法查考。 •卷首引用桑塔耶那...
评分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很好看~ 吃完午饭开始看,一边觉得很好看一边困得要死,冲了杯咖啡勉强抵挡一阵困意,哎,思想和肉体真是不能统一啊! 还是喜欢看这种Daily Theory,那种Grand Theory完全不适合我哇~ 戈夫曼同学用舞台理论来解释日常生活,虽然说有的地方...
评分戈夫曼从戏剧学中借用了许多术语来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活动。其中最核心的术语当然是“表演”。戈夫曼说,“个体的表达,连同他给人造成印象的能力,包括两种根本不同的符号活动:他给予(gives)的表达和他流露(gives off)的表达。前者包括各种词语符号或他们的替代...
3.13-3.19 每周一书 读的这个版本太陈旧了,pdf版很模糊,本来就挺艰涩的一书,搞得没什么耐心。只能囫囵吞枣知道个大概了
评分感觉搅来搅去就说了一个事:就是演戏...
评分: C910/5056
评分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很好读啊,一点也不晦涩,而且我真心觉得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大部分的互动过程,论述也很完整。
评分得到读书。刚好昨晚听了场关于面试技巧的讲座,这书是讲座的360度升级版。非常适合用来吾日三省吾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