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夫曼(Erving Goffman,1922—1982) 美国社会学家,符号互动论的代表人物,拟剧论的倡导人。生于加拿大曼维尔。1945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1953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社会学教授。1968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任本杰明·富兰克林人类学和社会学教授,1981—1982年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1945—1951年间曾在设得兰群岛从事实地研究。他以个人经验观察的结果为主要资料来源,对社会互动、邂逅、聚集、小群体和异常行为进行了大量研究。他首创了“拟剧论”。认为人赋予社会秩序或特定行为以意义。社会行为就是社会表演,社会成员在社会舞台上扮演多种角色,使自己的形象服务于欲达目的。他还提出“污记说”,认为先赋的或自致的污记贬低了个人或群体的价值,限定了他们的社会地位。人们一旦给异常行为者标上污记,他们就走入了“越轨生涯”,结果是异常行为被强化。戈夫曼的著作和理论在美国社会学界得到广泛的赞同。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现》(1956)、《避难所》(1961)、《邂逅》(1961)、《公共场所行为》(1963)、《污记》(1963)、《互动仪式》(1967)、《框架分析》(1974)、《交谈方式》(1981)等。
(上学年写的小论文作业……) 摘要:本文借助戈夫曼的拟剧论,认为微信朋友圈中的自我呈现也是一种“表演”行为,我们应该合理运用印象管理的相关策略,恰当地进行自我呈现,同时应当注意避免过度使用社交网络造成的身份迷失。 关键词:拟剧论 自我呈现 微信朋友圈 拟剧论认为...
评分本文参照戈夫曼一书《日常生活的自我呈现》,使用拟剧理论撰写此文,表达笔者对“微信”社交的一点思考 ,如有错缺,请多指教。 微信作为一个及时通讯软件,已然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目前,个人微信账号可最多添加5000人为好友,一定程度上它对我们的意义早已经不再是方便沟通...
评分戈夫曼从戏剧学中借用了许多术语来说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活动。其中最核心的术语当然是“表演”。戈夫曼说,“个体的表达,连同他给人造成印象的能力,包括两种根本不同的符号活动:他给予(gives)的表达和他流露(gives off)的表达。前者包括各种词语符号或他们的替代...
评分 评分正如表演这个词所暗示的一样,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似乎就伴随着刻意的对行为的修饰(即所谓的“印象管理”),贯穿全文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不能被自己的表演所欺骗,当我们在一个情境中并通过表演来维护这个情境定义时,我们是在全身心地投入吗?我们会不会有第三只眼在望着...
这套理论难怪感觉熟悉,原来以前看过的《污名:受损身份管理札记》也是戈夫曼所写,而且讲的都是如何装。前台、后台、剧班等比喻固然形象贴切,但也不至于非得按同一套路把所有场景全都分析一遍,有重复及过度阐释的缺陷
评分这个版本译得不好。
评分: C910/5056
评分哈哈哈哈哈看到一个很搞笑的评论「看完还是觉得该怎么呈现就怎么呈现」⋯
评分哈哈哈哈哈看到一个很搞笑的评论「看完还是觉得该怎么呈现就怎么呈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