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中国的主要“大门”是广州,“陌生人”即外国人。顾名思义,《大门口的陌生日》是与外国人闯入广州(中国大门)的历史有关,是关于鸦片战争外国入侵中国的。但这本书主要不以此研究为主,而是以英国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为线索,研究这一历史时期广州和广东省的社会动态,如官府、绅士、团练、农民、宗教、秘密社团等对外国的态度;各自的活动、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变化,从而揭示中国近代史的开始阶段的某些动向。
当年魏教授的荣休庆祝会上,有人曾经开玩笑地提出,我们要继承“伯克利学派(Berkeley School)”,做“魏氏传人(Wakemanian)”。后来魏教授当年最早的一批学生之一,周锡瑞补充道:“如果有什么可以被称作伯克利学派的话,那就是一种国际视野(global perspective)。” 我还想...
评分魏斐德先生被称为汉学三杰之一,我认为不是没有道理的。从他们的书中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中国。 早本书里,对社会动乱的原因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在这里不做论述。其中主要吸引我的,反而是对那段历史的思考。三元里运动真的是群众自发的爱国主义运动吗?不尽然,因为...
评分朝廷、地方官吏、广东士绅、民间结社、当地农民、行商、英国人,各方诉求交织在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广州城。朝廷试图维稳,因此出发点就是剿抚并用,因其他势力、声音的消长而摇摆不定。所以困顿于剿夷-抚夷的政策张力,缺乏路线贯彻的恒心;地方官吏作为朝廷的派驻流官,本身就是...
评分 评分原文发于微信公众号Freshcouple 魏斐德青年时代的成名作《大门口的陌生人》,以其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清代鸦片战争前后华南地区的社会变动,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全书不足二百五十页,但就研究的概括性和紧凑性来说,在同类书籍之中,说得上十分出色了。从一八三九到一八...
1989年,武汉大学历史系鸦片战争研究组在其《外国学者论鸦片战争和林则徐》序中说,“韦克曼的著作被认为是研究鸦片战争的权威作品。”
评分魏老师总能展现出文学家的敏锐
评分鸦片战争前后的广州,用地方官,民众(乡绅,团练,村民),英法联军三家的角度去描述,的确比官家修史来得合情理和够八卦~~~
评分出口贸易为主的广东省在两次鸦片战争社会阶层和矛盾的转移和变化,左右为难的清政府一方面镇压革命叛乱,一方面打压夷人
评分也还行,现在看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