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弗裏·尤金尼德斯,美國近年來相當活躍的知名作傢。1960年,他齣生於美國底特律,祖父母是從小亞細亞來的希臘移民。曾就讀於布朗大學,1986年在斯坦福大學獲得英語及創作專業碩士學位。1993年,尤金尼德斯發錶瞭首部長篇小說《處女自殺》,書一上市就好評如潮,成為暢銷書,獲得瞭1993年懷汀奬,以及同年美國藝術協會年度風雲書,並由大導演科波拉之女索菲婭·科波拉搬上銀幕。
《中性》是美國文學最高奬——普利策文學奬獲奬小說。主人公斯蒂芬尼德斯齣生過兩次:第一次是1960年1月齣生在底特律的一個沒有煙霧的日子,那時他是個女嬰兒;第二次是1974年8月齣生在密執安州皮托斯基附近的一個急診室裏,那時他是個十幾歲的男孩子。他原名卡利俄珀,齣生時是個漂亮姑娘。童年至少年她無憂無慮地生活。直到1974年她14歲,就讀於傢鄉的女子中學時,越來越覺得自己與其他女孩不同:身高5英尺10英寸,體重130磅,更可怕的是身體上竟齣現瞭一些男孩應有的特徵。在父母陪同下她來到醫院,醫生告訴他們:她是個兩性人。14歲的卡利俄 珀決心不再做女孩,於是“她”變成瞭“他”——卡爾。他剪短頭,搭車來到舊金山尋找新齣路。
“世界上只有两种人,男人和女人,我既是男人又是女人,那么还有什么是我所不知道的?”这是我为《中性》的主人公卡利俄珀杜撰的一句台词。 在小说题目和内容的关系日渐遥远的现在,我们有幸一望即知这部厚重的2003年普利策获奖作品将给我们提供怎样的人物。卡利俄珀的祖...
評分雨天里,朋友在我读完《第二性》之后,推荐我阅读《中性》(Middlesex by Jeffrey Eugenides)。书,也在雨天里寄到,那时候,上海正经历着史上最暖和的十一月,而我读完的时候,寒流终于将冬天带来。 阅读之前,我早做好了接受各种负面情绪出现的准备,却不料,读得越深...
評分在《关于一本题名<洛莉塔>的书》这篇后记行将结束的时候,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提到了《洛莉塔》带给他的快乐的感觉。他说,每当他思念《洛莉塔》的时候,总要挑出一些形象的段落来回味。譬如洛莉塔慢吞吞地朝亨伯特的礼物走去,或是那个卡斯比姆理发师,或是山谷小城顺着山路传...
評分1, 体检室里,他慢吞吞地解着自己的裤腰带。面前的老医生面带不悦之色,围观的众男生不坏好意地笑着。 幼时的娈童事件留下的阴影让他至今都不肯在任何同性面前暴露自己的性器官。双手因惧怕而颤抖。终于,老医生在耐心被消磨殆尽之后,放弃了对他的检查。 他以为...
評分历来都没有完满的幸,也没有彻头彻尾的不幸。古语叫“福祸相依”,现代词汇叫“利空出尽是利好”。所以,幸福的小姑娘卡莉,变成畸形的卡尔,由女性,变成雌雄同体,基因在性别之间转换,用变异的组合诠释着生命的无常。 其实,从这个家族祖先开始,就在幸与不幸之间左右摇摆...
通過“我”貫穿瞭三代人的生活變遷,而“我”身體的基因突變,隻不過是這個傢族烙下的一個痕跡。
评分有趣
评分有趣
评分為什麼這本書沒有獲得諾貝爾奬 因為諾貝爾奬不需要兩本《百年孤獨》
评分“性是生物的,性彆是文化的。”精心設計、敘事嚴謹的故事,但奇怪的是既不嚴肅也不深沉甚至還不夠有趣,反而有種強烈的“鬧劇感”——作者的失敗之處也許就在於過於追求恢弘與科學,結果捨本逐末,讓本應占據主導地位、引發思考的性/性彆議題讓位給瞭連篇纍牘的移民、奮鬥、兼三代人的愛情故事,結果成瞭一部三代之傢的八卦史。作者既然(在內容和敘述上)這樣追求那也就罷瞭。作者有意識或無意識地在取悅讀者對於兩性畸形的卡爾是怎麼誕生的獵奇心理。強烈懷疑03年的普利策文學奬的質量。譯文有諸多細節處理得不盡人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