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翟学伟
出品人:
页数:333
译者:
出版时间:2001-03
价格:22.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49455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社会心理学
  • 中国人行动的逻辑
  • 翟学伟
  • 中国
  • 文化
  • 心理学
  • 社会
  • 行动逻辑
  • 中国社会
  • 行为模式
  • 群体心理
  • 决策机制
  • 社会变革
  • 文化逻辑
  • 现实主义
  • 集体智慧
  • 制度分析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成书于2001年3月,2001年10月第二次印刷,深受读者的喜爱,是此领域的重要书籍。本书主要是以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等学科为基础,从本土化的视角,对中国人心理以及所处的中国社会与文化脉络,进行了方法论的、概念的以及经验和理论的探讨。

作者简介

翟学伟,男,1960年生于南京,1986年考入天津南开大学社会学系研究生班学习,获法学硕士学位。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南京大学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所长。已出版的代表作为《中国人的脸面观》(台湾桂冠图书公司1995年版)。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另一种视角:关于本土化、研究理路及其方法的若干思考
本土化研究的程度与限度:我们能走多远
一、本土化的消长及其问题的症结
二、几种观点的澄清
三、本土化的层次及其阶段
儒家的社会建构:中国社会研究视角与方法论的探讨
一、个人与社会:西方社会研究的两种理路
二、制度与话语:中国社会建构分析的基点
三、宗法社会:社会构成的复制与缩放
四、国家与个人:中国人的话语分析
五、儒家:知识精英的话语实践
六、结语:中国社会研究的理路
语言分析:一种不容忽视的研究方法
一、现有常用研究方法中的问题
二、一种研究方向及其方法的提出
三、以中国人印象整饰研究为例
四、结论
第二部分 本土的概念性研究与讨论
中国人脸面观的同质性与异质性
一、共识中的困惑
二、脸面观的同质性结构
三、“关系”对脸面同质性的影响
四、从脸面的同质性走向异质性
五、结论
附:从脸面的异质性看《围城》中的知识分子
“土政策”的功能分析:中国地方与组织领导的权力游戏
一、土政策的涵义及其显功能
二、土政策:普遍主义抑或特殊主义
三、土政策的潜功能
四、土政策功能需求的社会类型
五、结论
中国人的价值取向:历史性的分类及其转型中的问题
一、价值、价值取向及其研究
二、划分中国人价值取向类型的原由
三、中国人价值取向的类型及其转型
四、几次价值转型显示出来的几个问题
结语:现代中国人价值取向的趋势
第三部分 经验性的本土研究及其问题
中国人际关系网络中的平衡性问题:一项个案研究
一、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二、个案情况描述
三、个案中的关系网络及其平衡性
四、平衡性的模式
五、讨论:一种本土的解释
家族主义与工具理性:苏南农村的社会调查
一、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家族主义的涵义
三、周庄人的家族结构及其血缘观念
四、中日两种招婿家庭模式的比较
五、中日家庭结构对现代经济组织的影响
六、结论
社会心理承受力与社会价值选择
一、概念的再定义
二、承受主体的阈限问题
三、经验研究中的心理承受力与价值选择
四、社会没有出现危机感的理由
五、结论
附:耻感文化的狡黠之处――从一项问卷调查想到的
第四部分 建立本土理论与框架的尝试
中国人际关系模式
一、本土的概念
二、中国人际关系的构成基础
三、中国人际关系的基本模式
四、中西人际关系模式之比较
中国人在社会行为取向上的抉择――关于本土社会行为模式变量的考察
一、研究的层次及其讨论
二、研究视角与方法
三、四项因素的提出及其关系
四、中国人社会行为取向中的内在机制
五、四因素的配置及其命题
六、结论
附:从本土社会行动理论看中国人“窝里斗”吗?
个人地位:从一个概念的提出到一种本土日常社会学分析框架的建立
一、原有概念框架的检讨与研究假设提出
二、一个概念的提出
三、个人地位的形成基础与获得途径
四、个人地位的运作方位
五、个人地位和社会地位之比较
六、结语:中国人日常社会学分析框架的建立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本书作者在开头论证本土化研究时的论证让我十分惊艳,他所强调的科学性,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摒除自尊的情绪因素,本土化研究和西方研究的结合和借鉴,都让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十分期待。但在书中他提倡的个案研究、语言研究以及得出来的结论,还是让我感觉稍稍有点...

评分

本书作者在开头论证本土化研究时的论证让我十分惊艳,他所强调的科学性,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摒除自尊的情绪因素,本土化研究和西方研究的结合和借鉴,都让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十分期待。但在书中他提倡的个案研究、语言研究以及得出来的结论,还是让我感觉稍稍有点...

评分

本书作者在开头论证本土化研究时的论证让我十分惊艳,他所强调的科学性,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摒除自尊的情绪因素,本土化研究和西方研究的结合和借鉴,都让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十分期待。但在书中他提倡的个案研究、语言研究以及得出来的结论,还是让我感觉稍稍有点...

评分

本书作者在开头论证本土化研究时的论证让我十分惊艳,他所强调的科学性,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摒除自尊的情绪因素,本土化研究和西方研究的结合和借鉴,都让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十分期待。但在书中他提倡的个案研究、语言研究以及得出来的结论,还是让我感觉稍稍有点...

评分

本书作者在开头论证本土化研究时的论证让我十分惊艳,他所强调的科学性,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以及摒除自尊的情绪因素,本土化研究和西方研究的结合和借鉴,都让我觉得接下来的内容让我十分期待。但在书中他提倡的个案研究、语言研究以及得出来的结论,还是让我感觉稍稍有点...

用户评价

评分

感觉有很多都没有太懂~

评分

观点有些新意,论证不够有力

评分

对社会科学本土化的推进很有意义,但各章相对对立,如果只是作为本土化研究的案例来学习尚可,完全当做“中国人行动的逻辑”来学习稍显不足。

评分

问题意识蛮好(虽然可能只是 历史地 好,)做了一些微弱的理论细化和推进。Mark土政策产生于的计划经济式的国家和个人两头小、地方基层中间大的格局;耻感文化附:“只要你不动真格的,或凡事不要太认真,你的社会化便完成了,你作为中国人也就相当地道和本土了。”

评分

本土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