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因缘

中西因缘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张治
出品人:
页数:308
译者:
出版时间:2012-7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200087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张治
  • 中西文化交流
  • 文学研究
  • 文学
  • 历史
  • 文学史
  • 西学
  • 现当代文学研究
  • 中西文化
  • 因缘关系
  • 思想交流
  • 历史演变
  • 哲学探讨
  • 文明互鉴
  • 文化融合
  • 跨文化研究
  • 认知差异
  • 思想对话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考察了清末至民国时期,以汉语言文字翻译并公开发表的外国文学作品,以及针对这些作品所展开的评论、研究等活动,并由此发生的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力避空洞、宏大的文学史叙事,选择一个个经典的个案,开展研究。不但有对这一时期文学翻译和写作活动的详尽介绍,并融入了个人独特的见解。

本书获第三届文汇·彭心潮优秀图书出版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

张治,1977年生,山东淄博人。200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为厦门大学中文系讲师。在《读书》、《上海文化》、《上海书评》等刊物发表学术研究及书评多篇,著有随笔及书评集《蜗耕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译有《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一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目录信息

序论
一、两种“经典”的汉译
二、近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视野中的翻译文学
三、“回到历史的现场”
第一部分
第一章:乌托邦文学与科学小说的翻译
一、清末民初“乌托邦”文学的汉译
二、乌托邦文学对中国小说创作的影响
三、清末民初科学小说的引入
第二章:《巴黎茶花女遗事》与清末民初的言情小说
一、林纾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的经过
二、《茶花女》与传统言情小说的比较
三、《茶花女》之后中国言情小说的变化
第三章:福尔摩斯的东方传人:侦探小说在中国
一、清末民初福尔摩斯探案小说的翻译及影响
二、其他侦探小说的翻译
三、此时期侦探小说创作的概况
第四章:儿童的发现:西方童话在中国
一、西方儿童文学的译介
二、对安徒生的介绍和翻译
第二部分
第一章:探索西方文学之源:古希腊罗马文学的译介与传播
一、晚明以来对于西学古典的点滴认知
二、伊索寓言的汉译史
三、古希腊罗马神话传说的输入
四、古希腊戏剧的汉译
第二章:初识西方中古文学:浪漫传奇与市民故事
一、林纾翻译的中古故事集
二、“五四”以后对西方中古文学的介绍与翻译
三、文艺复兴之前驱作家的汉译
第三章:中文世界里的但丁及《神曲》
一、但丁《神曲》在中文世界里的译介
二、作为“文艺复兴”之代表的但丁
第四章:戏剧中的人文思想:莎士比亚作品的翻译与改造
一、晚清时期对莎士比亚的介绍和戏剧本事的翻译
二、五四以后对莎士比亚剧本的译介
三、搬演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经验
第五章:人文主义骑士堂吉诃德东游记
一、堂吉诃德来到中国
二、堂吉诃德与哈姆雷特
第六章:歌德的汉译与现代中国浪漫主义文学
一、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溯源
二、对歌德及其著作的认识和翻译
三、歌德对现代中国文学的影响
第七章:狄更斯的汉译与现代中国现实主义文学
一、“现实主义”在中国的介绍与接受
二、狄更斯作品的介绍与汉译
三、现代中国作家对于狄更斯的学习
第三部分
第一章:文言译诗
一、诗可以译?
二、最早的汉译欧西诗歌
三、清末民初的文言译诗
四、五四以后偶尔出现的文言译诗
第二章:以译为学
一、晚清以翻译为新学的风气
二、严复译《天演论》
三、民国时期的几种学术翻译
附论:古典与风土之间:日本传统文学的汉译
一、20世纪初期中国的日本文学翻译
二、周作人在民国时期译介的日本古典文学和俗文学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微瑕   一部讲义,我们自然不可能苛求它处处有创获、句句有精义,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将学术界业已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介绍出来。就此而言,《中西因缘》似乎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研究翻译史,有一重要的课题,就是穷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个译本是何时出现的、...

评分

微瑕   一部讲义,我们自然不可能苛求它处处有创获、句句有精义,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将学术界业已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介绍出来。就此而言,《中西因缘》似乎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研究翻译史,有一重要的课题,就是穷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个译本是何时出现的、...

评分

微瑕   一部讲义,我们自然不可能苛求它处处有创获、句句有精义,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将学术界业已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介绍出来。就此而言,《中西因缘》似乎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研究翻译史,有一重要的课题,就是穷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个译本是何时出现的、...

评分

微瑕   一部讲义,我们自然不可能苛求它处处有创获、句句有精义,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将学术界业已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介绍出来。就此而言,《中西因缘》似乎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研究翻译史,有一重要的课题,就是穷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个译本是何时出现的、...

评分

微瑕   一部讲义,我们自然不可能苛求它处处有创获、句句有精义,不过,还是希望它能将学术界业已取得的成果准确及时地介绍出来。就此而言,《中西因缘》似乎多少留下了一点遗憾。   研究翻译史,有一重要的课题,就是穷本溯源,考察某一著作的第一个译本是何时出现的、...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史颇有可为

评分

重点是近现代时期西方文学作品的翻译,也会涉及这些作品的影响。作者在材料搜集整理上下足了工夫,以致刘铮书评部分内容看来像吹毛求疵。但不足处也明显:序论煞有介事地解释“经典”,第一部分讨论的却是类型小说;几乎不讨论抒情诗,莎士比亚部分没有十四行诗,歌德部分抒情诗也比重极轻,这可能是出于讨论的方便;在对概念、译本穷本溯源时,常常也没有交代所引观点的来源;轻轻松松就借用了恩格斯对现实主义的断定。里面的一些说法,对作者情况有了解更能有所感,比如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同一天去世在课堂上被修正,而但丁《神曲》部分脱胎于“人文经典导读”讲稿,所以开头会写要怎么读这本书。总之,这是一本很优秀但不全面的作品,但就像刘铮说的:“真要增补,哪怕是千百万字也完成不了的任务”。另,第245页对整数的误解在现在大概也不是孤例。

评分

鲁迅SAMA引进太多上品!若西方不强势,古腊文学还是正宗么?兄弟俩的散文!亲日还能开出两朵花。

评分

作者指出的翻译史与学术史的关联,以及翻译语言的选择(白话与古典的平衡)都大有继续研究的空间并供翻译实践参考。这本书面铺得挺广,更适合看作后续研究的资料铺垫

评分

封面很赞~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