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康乃尔大学国际研究院阿伦・L・宾尼约伯(Aaron L.Binenjorb)讲座教授,是全球知名的东南亚研究学者。除《想象的共同体》外,其他著作还有:《比较的幽灵:民族主义、东南亚与全球》、《革命时期的爪哇》、《美国殖民时期的暹罗政治与文学》和《语言与权力:探索印尼的政治文化》等。
民族和民族主义是什么?其本质是什么?它们在历史上是怎样出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为何它们能够在今天拥有如此深刻的情感上的正当性?这些都是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的学者们试图要解答的问题。本书的作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以“哥白尼精神“独辟蹊径,从民族情感与文化根源出发探讨了不同民族属性的、全球各地的“想象的共同体“,力图提出一个解释上述关于民族与民族主义问题的新的理论典范。安德森将民族、民族属性与民族主义视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人造物“,将民族定义为“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 他认为这些“想象的共同体“的形成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宗教信仰的领土化、古典王朝家族的衰微、时间观念的改变、资本主义与印刷术之间的交互作用、国家方言的发展等。通过比较史和历史社会学的方法,安德森对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进行了论证:他否定了多数学者所认同的民族主义起源于欧洲的观点,认为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的南北美洲殖民地独立运动才是“第一波“的民族主义,民族主义是经由美洲而散播至欧洲,再到亚洲和非洲。安德森百科全书式的欧洲史素养与当代东南亚研究权威的背景,以及他对东西方多种语言的掌握能力,使得他的论证更具说服力。《想象的共同体》独辟蹊径的研究视角令它已经成为当代研究民族与民族主义的经典著作,其影响所及几乎横跨所有人文与社会学科,是当代文史社会科学学生必读之书,同时也是理解人类社会诸多现象时,不可或缺的指引。
原作者:彭晓芸 原题:《当插科打诨遭遇民族主义》 发表在http://opinion.dwnews.com/news/2011-09-27/58164940-2.html (节选) 这里不能不提起由台湾学者吴叡人翻译的班纳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经典著作——《想象的共同体》,这本被翻译成三十几种语言的著作...
评分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所著的《想象的共同体》是研究民族产生、发展以及民族主义兴起的一本深有影响的著作,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想象的共同体——对民族进行了定义和阐释,进而从这个视角出发探究了民族之所以产生以及发展的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发挥影响作用的各种要素,包括...
评分 评分 评分1。内容。正如副标题所言:"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作者试图阐释民族之来源。这本书一出之后影响很大,并引起大量跟贴,有顶的有灭的,估计想摆沙发的也不少,作者顺便建立大批粉丝群体。。。可惜早出了几年,倘若换作互联网时代,可以实时观战,那阵势该是怎样的酣畅淋漓。 ...
因为翻译减一星...其实翻得还不错,但是很多长长的句子可以处理的更好。更重要的是,出现巴西葡萄牙的地方都错了啊,说若昂六世在“返国之前立其子为巴西国王佩德罗一世”,其实只是摄政王regente,原文用crowned没什么问题,翻成国王就不对了...然后就是把Marques Pombal翻成了专制君主,其实原文是autocrat...鉴于我怀着对葡语深深的爱意,只能减星了
评分湾湾人都这么矫情吗?写个几百字的煽情后记还要正儿八经地为自己的引文作尾注。
评分从2010年3月6日开始,断断续续,拖拖拉拉的终于把这本对我的学术生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神书看完了,启发意义很深远,还值得反复再读,语言与印刷展现了惊人的魔力,想看马克思·韦伯的名作《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了!
评分翻译蹩脚……
评分正好接着《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读。《起源》中的言文一致、风景发现正与国民形成的过程一致,而本书写以小说报纸为中心的资本主义出版业对国民形成的巨大作用。在柄谷看来,nation不同于ethnic,是资产阶级革命后脱离血缘地缘的个人/市民共同体,“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扩张,族群共同体遭到解体”后,人们需要通过想像来恢复这种失掉的相互扶助性,也就是他说资本-国家-民族三位一体。不同于柄谷回溯西洋基督教,安德森试图在印尼现代化过程中寻找民族主义起源。所谓的“想像的共同体”民族(nation)是通过本国语言的形成才得以确定,而在此过程中,报纸和小说发挥了重大过程,它们提供了把从前无涉的人和事并列关联的均质化空间。在此基础上,人口调查帮助确认共同体的身份;地图确认民族所在范围;博物馆完成对民族历史的确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