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发表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1963年修订版更名为《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是巴赫金的主要代表作,理论含量十分丰富,复调小说、狂欢化诗学、超语言学等的提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理论视角和思维模式。“复调”一词本是音乐术语,作为“主调音乐”的对称,属于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旧称对位。它是以两个、三个或四个在艺术上有同等意义的各自独立的曲调,前后叠置起来,同时协调地进行为基础。巴赫金借用这个词来阐释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艺术特点。巴赫金反对独白,在他看来,生活的本质是对话,思想、艺术和语言的本质也是对话,复调是对话的最高形式。复调更像是大众喧哗的对话,它超越对话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多元性和彻底性。复调和狂欢理论张扬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亲昵和平等,而官方真理是独白式的,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压制和隔绝,只能导致思想的停滞和僵化。只有对话才能带来思想活力和生机。俄罗斯圣彼得堡大学的伊苏波夫教授评价说:“巴赫金的学说实际上是一种爱的学说,产生于没有爱的时代,这是一种渴望爱的学说。”
书的副标题“复调小说理论”,作者在这本书里主要是想提出“复调小说”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复调小说呢?有些人会很简单的想到小说结构上的交错,我刚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并且联想到了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中章节双线交错的形式。但其实复调小说的概念远比这个要复杂深入...
评分她有时候偷偷地瞧她姊姊看的是什么书,可是书里又没有画儿,又没有说话,她就想道:“一本书里又没有画儿,又没有说话,那样书要它干什么呢?” ——《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赵元任 译) 陀思妥耶夫斯基对环境的描写与对人物的对话处理是相通的,人物和环境都具有高度自觉性,这...
评分(1)托尔斯泰运用独白手法很经典的作品 故事写了三个人的死:有钱的地主太太、马车夫和树的死。但托尔斯泰在这里把死写成了生命的总结,认为死的总结是理解、评价整个一生的最佳的视角。因此可以说,故事里实质上描写了三个获得了完全的意义和价值的生命。所有这三个生命和由...
评分书的副标题“复调小说理论”,作者在这本书里主要是想提出“复调小说”这个概念。那么什么是复调小说呢?有些人会很简单的想到小说结构上的交错,我刚开始也是这样想的,并且联想到了霍达的《穆斯林的葬礼》中章节双线交错的形式。但其实复调小说的概念远比这个要复杂深入...
评分这么好的书,竟这么垃圾的翻译,着实让人失望透顶,浪费我三十多元。译者介绍还说精通英俄两国外语,我看都是一知半解吧。很多地方语言生涩不说,甚至根本无法理解,还在网上能够找到以前的译本电子稿。
社会的和文化的一切机构,法规,阶层,阶级,家庭关系,都只是一种处境而已:在其中出现的使永恒的自身等同的人...
评分蛮难看的。简直看不下去
评分考验阅读耐心
评分大神之书,印刷质量不敢恭维,翻译一般,俄语错印比比皆是。
评分一流著作,三流翻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