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漕运

明代的漕运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黄仁宇,1918年生于湖南长沙,2000年1月逝世于美国。美国密歇根大学历史系博士。主要著作有《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万历十五年》、《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大历史不会萎缩》等。

出版者:新星出版社
作者:黄仁宇
出品人:三辉图书
页数:270
译者:
出版时间:2005-4-1
价格:2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148767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黄仁宇 
  • 历史 
  • 明史 
  • 明代的漕运 
  • 漕运 
  • 财政史 
  • 中国历史 
  • 京杭大运河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目录大全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稿系黄仁宇先生的博士论文,约19万字。全稿共分前言、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目的、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漕粮的运输、宫廷供应品的运输、征税与商业及劳役、结论、附件等部分,重点论述了明代对大运河的管理与大运河的功能,以及大运河对明帝国的影响。全书稿征引资料丰富,运用大量数据分析是其重要特点,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学者们还在热衷于中国史进行宏观研究的时候。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这本书是黄仁宇的博士毕业论文,也是黄仁宇全集系列的第一本。 黄仁宇写书主线一向明确且明显,这本书也不例外。全书都贯穿了:导致错误管理的是被扭曲的思想观念,而不是技术缺陷。 明代官员僵化思维是明代没有发展商品经济的原因。 本书虽然主要从各个角度细细的对明代的漕运...  

评分

几个“老资格”的老家伙翻译完之后还牛气轰轰地写了个译后记,掷地有声,仰望苍天似的。 黄仁宇用英文写的时候,为了照顾外国人的阅读习惯,除了“石”和“两”,把计量单位都改成了“盎司”。 如果真是负责任的翻译兼老教授,为何不能把一些计量单位再改成中国人熟悉的?—...  

评分

这本书大概因是在国外大学申请论文,文风西洋化,感觉似乎多英语逻辑的句式结构。个人感觉杂杂而无纲领。 至于结论,漕运实际是帝国利益机制的分配,从此脉络整理似乎更清晰可辨。国家政策或者制度都会形成利益机制。如漕粮数值的多少必是中央与地方乃至各方利益博弈均衡的结果...  

评分

“明廷在处理运输问题和具有重要性的国家事务时,采取了一种在传统中国以农为本情况下所形成的特有的方法。即稳定性的地位总是超越发展和扩张。” 第七章总结里的这句话阐释了,为什么漕河运输并未起到繁荣沿岸经济,却反而劳民伤财,让百姓陷入于花样翻新、巧立名目的赋税困...  

评分

本书是黄仁宇的博士论文,喜欢他著作的人不妨看看,翻翻也好,书前面记录的博士论文答辩小组成员中赫然就有余英时的名字。  

用户评价

评分

黄仁宇的博士论文。还不是一般的无聊哈哈。明代这么庞杂的官僚机构和繁琐的赋税,怎么能不亡呢~不过回看今天我们又能好到哪里去~

评分

本书是黄仁宇1964年在密歇根大学的博士论文,也是他所有公开出版物中最早的一本,算是成名作和他明史研究的起点,某种程度上也决定了他之后的著述风格和学术走向。本书从厘清漕运和京杭大运河的惯常混淆发端,从大运河的历史形成、地形地貌和行政管理机构等方面对明代漕运做了概述,之后分别在漕粮制度、漕军制度、货品类型、征税、商贸等一些重点方面进行分析,部分解答了作者一开始就提出的关于漕运的必要、与海运的对比、与明室兴衰的关系等问题。之所以是部分,一来是作者彼时彼地基础材料的相对匮乏,二来也到底是一家之言的局限,难有公论。整体上行文不枯燥,阐述不拖沓,读起来也比较有趣味。

评分

宏观研究,研究个P!宏观历史惟其宏观,所以大可做假,可大作假、可做大假,比如这两年才开始羞答答扯下遮羞布的抗战史。去伪存真,从注重历史细节开始倒是好办法。漕运我挺感兴趣,是个好切入点。

评分

扬州归来速度科普了下漕运历史,看了下评论区果然批黄仁宇已蔚然成风,平心而论很扎实的一本书。

评分

重新读完这本书,还是觉得这本比作者以后的书来的扎实。老实说,后面的书有点跑火车,大而无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