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里拉(Mark Lilla),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教授,欧洲思想史学者,被誉为美国自由主义阵营的一支健笔。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他在欧美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著有《G.B.维科:一个反现代者的形成》(1993),编有《新法兰西思想:政治哲学》(1994),《伯林的遗产》(2001)。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欧洲历史上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生活在民主社会、计划体制或法西斯社会下的许多哲学家、著作家和法学家都支持或捍卫极权原则和恐怖政体。但是,本应对暴政的邪恶保持警觉的知识分子,为何背叛了看顾由和独立研究的理念?为何他们或隐蔽、或公开地站在认可大规模的压迫和人类苦难的立场上呢?
以邓丁·海德格尔、卡尔·施米特、瓦尔特·本雅明、亚历山大·科耶夫、米歇尔·福柯和雅克·德里达的生平行藏为例,马克·里拉揭示了这些思想家如何为所处时代的意识形态和动荡所迷惑,以致对极权主义、暴行和国家的恐怖行动视而不见。里拉说明了,那些没有控制看书激情的知识分子何以被推入了他们几乎毫无理解力的政治领域,并对我们的知识和政治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里拉的这本书……是在失望感的驱使下写就的,那是爱者才有的失望。他看到,在面对充斥于20世纪的暴行时,这些深刻的、有影响的思想家在政治上极为不负责任……里拉才思敏捷,具有提示真相的天赋,这本集子的每一篇研究都发人深思、给人启示。
——《纽约时报书评》
在对欧洲知识分子的评论方面,马克·里拉无疑是最有才气的。他的作品不事技巧,深刻而流畅。
——保罗·伯曼
——评论兼译后小记 马克•里拉是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教授,欧洲思想史学者,被誉为美国自由主义阵营的一支健笔。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他在欧美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3年2月美国对伊开战之前,德国《时代周刊》(Die Zeit)同时登载了7位学者的文章,探讨战争的...
评分确实只是“遇到”而已 ——评《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 文|杜子腾 一直以来就特别关注知识分子与政治的互动关系,特别是当自己还处在一个对知识分子的态度有过山车般变化的国度,这种关注就显得特别迫切。这是未读本书前很多读者都会抱有的期待心态,我们急切的想看一看那些国外...
评分●阅读前的准备 所谓准备,并不是要求你对于《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一书中所涉及的六位知识分子(分别是海德格尔、施米特、本雅明、福柯、德里达)的日常生活、学术理论、政治参与有多么全面的了解,而是要以一种旁观者的心态,既不是他们学术理论的脑残粉,亦不是他们...
评分在考完试的一个星期以后,我终于开始看书。 昨日在陕西南路顺便逛了季风,看到一本书《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从未见过有人推荐或者畅销的书。随手翻了一下,第一篇则是关于马丁·海德格尔,另外还有瓦尔特·本雅明,以及米歇尔·福柯。看到这些名字的时候,我就决定自己要买...
评分都以为那个老外说的“intellectucals”是博学的代表,有时候也被认为是正义的化身或者希望的领路人。但是看来未必。 保罗·约翰逊倒是提醒过我们世俗知识分子极端信仰主义的危险和非理性的破坏行为,不过因为传记色彩和巧言辞令,大多数人还是把他的《知识分子》当作学...
那个死胖子又读过了?
评分政治是加速器
评分那就是杯具。
评分要认真看书啊
评分当知识分子遇到政治,要么把哲学搞砸,要么把政治搞砸,最坏的是把两样都搞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