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思·本尼迪剋特(Ruth Benedict)1887年生於紐約。原姓富爾頓(Fulton),其祖先曾參加美國獨立戰爭。她本人大學時期主修英國文學。1919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人類學,是Franz Boas的學生,1923年獲博士學位。1927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寫成《文化的類型》(Patterns of Culture,1934年齣版)一書。1940年著《種族:科學與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種族歧視。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事對羅馬尼亞、荷蘭、德國、泰國等國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對日本的研究,即《菊與刀》一書成就最大。戰後,她繼續在哥倫比亞大學參加“當代文化研究”,於1948年9月,病逝。
最近看了某著名知日文化人介绍怨灵史观文章,论点倒也不新鲜,但其中有些观点是很有代表性的,比如他说“今天的人不能用今天的想法看待古人,我们中国人也不能用中国人的想法看待日本人,匪夷所思是正常的罢。”,这也代表了今天许多所谓的知日人士的看法,即强调日本文化的特...
評分读书的时候就被无数人推荐的书。以前不屑于了解,后来想明白了,讨厌一样东西也应该弄明白原因,不然就是糊弄自己。 一边读一边想起了《聪明的一休》,本尼迪克描写的幕府时代与一休中的描写没什么差别嘛。 还记得桔梗店老板的卑躬屈膝样子吗?那时候商人是比较富裕的,但商人...
評分If one has to apply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y ethnic group,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plausibility, the choice cannot get any better than Japan.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lend so readily to stereotypes, that it almost feels like bullying to categorize th...
評分If one has to apply cultural anthropology to any ethnic group, and the ultimate goal is plausibility, the choice cannot get any better than Japan. The country and its people lend so readily to stereotypes, that it almost feels like bullying to categorize th...
評分对于中国人来说,一提起了解日本,肯定就会有人推荐《菊与刀》,并且他还说不定会绘声绘色的说,这本书是一位美国专家对日本国民性的深刻解读,在后续的岁月里成为连日本人都认可的大作。据说要了解日本,这本书不可不读。所谓一手持菊,一手握剑的形象也被中国很多作者所热切...
希望這次能讀完。
评分我很意外,這本書居然到現在都管用
评分Very informative but the author lacked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culture, and its relation with Japanese culture. Notwithstanding it provided a way to perceive those exotic actions and reactions displayed in Japanese TV drama.
评分美國人是有多麼怕日本人..不過日本這個文化確實可怕...
评分這是一本隻要試圖研究日本就不可跳過的聖堂級書籍,讀罷至少入門日本研究。全書分三部分:個人對社會角色與位置的高度遵守和迅速轉化,恩與債的傳遞和應對措施,如何從本質上內化這一切成為習慣。從成書到現在已經過去半個多世紀,在這期間,盡管西方意識形態和所謂中立的現代化從沒有停止占領全球的步伐,曆史如福山所言可能已經終結在20世紀,盡管偉大如福柯和薩義德或影響或發展齣的建構主義和權力/話語模式試圖粉碎一切結構,但是我依然是結構功能主義的擁躉並相信結構和功能是動態存在的。正是以此為前提,民族性和以內部的曆史的眼光看待民族性纔有瞭可能的意義,否則武斷地以意識形態的外來附加與排列組閤概括現代社會的文化形態就太不負責任瞭。至於話語,就讓它分彆嵌在大規模全球化之前和之後分彆縱嚮和橫嚮地發揮曆史作用吧。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qciss.net All Rights Reserved. 小哈圖書下載中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