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中行,原名张璇,字仲衡。后以名字难认,改今名。1909年1月生于河北香河一农家。1929年毕业于通县师范,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先生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自觉较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和人生哲学。晚年为文,以“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以真面目对人”为信条。自20世纪80年代始,十馀年间,相继有《负暄琐话》《负暄续话》《负暄三话》《禅外说禅》《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文言常识》《顺生论》《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说梦草》《散简集存》等著作行世。其中或记旧人旧事,或谈学论理,或探究人生……钩玄提要,百炼工纯,以其见识之深邃,文笔之独特,受到海内外广泛关注。
《禅外说禅》作者以科学常识为依据,由人生之道谈起,然后层层深入,谈佛教,谈禅宗,谈禅的所求和修持方法,以及在人生哲学方面的价值和缺欠,最后还谈到它的影响和将来。全书知识面广,理精辟而言浅易,读后可以了解中国佛教的大略,可以了解禅是怎么回事,它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或设想的那样神秘。佛教,教义或佛理,来源于对人生(或世间)有某种看法,对人生问题有某种解决办法。因此,说禅,说佛教,有如寻长江、黄河的源头,不能不由人生说起。 禅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禅是一种灭苦的生活之道,顿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难以言传。但想了解又必须以言传。传统的传的方法是禅门内的传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观心,结果常常是难于领会,甚至流为神秘主义。
从第一页开始读了。读这本书要很安静的心态方能和作者做一番“交流”,昨天,在blog上写了几句,今天翻到前言又发现不是那么回事了。看来要放慢节奏,一点一点坚持读下去。 作者对书名之说——也许这便是世界的游戏规则,无论你进那个“入处”,你得必须先学会他的行话,不得...
评分坐在花园里看这本书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 本来是带了中文系得矫情玩深沉去的, 没有想到如此明白如话。 禅意可悟不可说, 但禅的源流主张分野倒是可以讲明的。 尤其是如此的散淡随意, 信手拈来。 中行先生的这本,算是了解禅的很好入门书
评分几年前,说读《负暄琐话》的时候,卷问读过《禅外说禅》没?那时候回答没读过呢。《禅外说禅》多好玩的名字,然后就去读张中行的这本书。 读完之后的很多年,都没有再读关于禅的书了。去年这时候陪一对异国友人老夫妻去扬州苏州杭州玩儿的时候,在扬州瘦西湖里,跟老太太辩论...
评分有这样一段对话, 问:佛本初的原意是怎样的呢? 答:三个大妈排班拜。 问:怎样才能做到(对佛的原旨)不加以改变呢? 答:诶,有个麻雀刚刚从东边儿飞到西边儿去了呢 问:学佛之人有了疑问时应该怎么办呢? 答:大姨还是小姨? 问:大疑。 答:大姨妈在东北角,小姨妈在僧堂...
评分在新买的几本书里,我首先选择看张中行的《禅外说禅》。倒不是因为我高深,而是恰恰相反。只因习惯是先挑晦涩的读。 果然是跳读完成的。只有在《禅悟的所求》一章逐句通读。张中行先生用的是客观的笔触,所以陈列和纪录的较多,辅以个人的分析。 如果你想通过这...
老实人,下苦功,竟也搭起百丈高楼。
评分的确是“禅外”说禅,知见多,实践体会少。然而作者老老实实,以世间生活的道理揣度佛理,不故作狡黠,也是他的好处。
评分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
评分08年冬天看的 当时没看明白_(:з」∠)_
评分禅,不过是一种修养的法门。不必执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