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敬东, 1970年1月生。199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复旦大学哲学硕士学位。1998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获法学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编辑部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社会学理论。
康德在《论教育》中曾经说过这样两句话:1.“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2.“人只有通过人,通过同样是受过教育的人,才能被教育。”假若单从字面去理解,我们大体上可以读出这样的意思:1.教育乃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并区别于其他的根本要素——教育即是人性,是人的自然;或者按照康德在同一段话中的说法,“除了教育从人身上所造就出的一切外,人什么也不是”,所以,教育从根本上说是人的规定性。2.任何教育都是人的教育,都由人来执行,教育是依靠“人”来塑造“人”的过程;因此,教育的秘密,在于“已完成的人”与“将完成的人”之间所发生的联系,这意味着,教育不仅是在“教”与“学”之间所结成的一种人际纽带,而且,教育必是当前发生的,属于实践的范畴。总之,康德的这个说法,提出了关于教育的两个基本问题:人的自然和人的社会构成……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逻辑清晰的一本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探讨的“教育”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德国人文主义时期的"bildung"(教化)概念,而这一概念溯源在古罗马,或者说是被罗马化了的晚期希腊,而不是纯正意义上的古希腊,因而同柏拉图之"paideia"有质的区别。paideia分享着古代思想所具有的“自然”视域(此“自然”不同于本书多次引述的康德《论教育》里的人的“自然”),罗马化的教化观其形而上前提乃是历史主义。我认为认清这一分殊很重要,本书在后一种视域中展开论述,逻辑清晰,蛮好。
评分读了第一章,读不进去
评分涂尔干其实只是个幌子,失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核心
评分逻辑清晰的一本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探讨的“教育”更准确的说应该是德国人文主义时期的"bildung"(教化)概念,而这一概念溯源在古罗马,或者说是被罗马化了的晚期希腊,而不是纯正意义上的古希腊,因而同柏拉图之"paideia"有质的区别。paideia分享着古代思想所具有的“自然”视域(此“自然”不同于本书多次引述的康德《论教育》里的人的“自然”),罗马化的教化观其形而上前提乃是历史主义。我认为认清这一分殊很重要,本书在后一种视域中展开论述,逻辑清晰,蛮好。
评分补标渠敬东的演讲(现代教育思想的兴起,以及Liberal Arts传统与教育思想的变迁):(1)我们一定要走入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寻找一种共同特征的方式,找到我与研究对象同感的方式来理解社会。在这一点上,社会学是一个了不起的学问。社会学恰恰就可以把经典的文史和现实经验发生关联,而对自己的位置有所认识;(2)教育的影响是长期的,是滞后的。我们现代的时代,不是微信的时代,而是“文革”的一代。我们的时代是由“文革”培养出来的一代主导,是文革培养的一批人主宰这个国家的时代。也就是说,我们熟悉的生活并不构成生活的真实逻辑,而是前一个时代的后果。今天教育欠下的东西,必将由今后三十年来偿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wenda123.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目录大全 版权所有